甘肃省成县五仙洞石窟与南宋禅宗
发布时间:2021-04-20 15:20
《五仙洞记》碑碑阴阴刻富于禅意的观音菩萨像;碑文词句反映了禅宗活动情况;宗辩依禅宗规制建造寺院;五仙洞僧人重视自悟、自信、自主;"轻举之术"兼有三教因素,是佛教禅学、道教内丹学派、儒家心学理学相互融合的事例。故南宋时期五仙洞石窟是禅宗的一处活动场所。陇南禅宗与四川佛教有一定联系。南宋朝廷对五仙洞石窟僧尼和财产加强了管理,控制着陇南禅林。《五仙洞记》碑和《孚泽庙牒》碑为研究禅宗史提供了新的材料。
【文章来源】:宗教学研究.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五仙洞石窟现状
二、南宋时期五仙洞石窟是禅宗活动场所
(一) 富于禅意的《五仙洞记》碑观音菩萨像两宋时期佛教向儒家靠拢, 倡导入世报国,
(二) 碑文部分词句反映南宋时期禅宗活动情况
(三) 宗辩建筑寺院符合禅宗规制
(四) 五仙洞石窟禅僧主张自悟、自信、自主
(五) “轻举之术”融合了禅、道、儒思想
三、南宋时期陇南禅宗与四川佛教的联系
四、南宋朝廷管理五仙洞石窟僧尼、财产及控制陇南禅林
结语
附录一:五仙洞石窟碑
1.《五仙洞记》碑 (55) (南宋开禧二年, 1206年 (56) )
2.《孚泽庙牒》碑 (72) (南宋嘉定八年, 1215年)
附录二:图片7张 (皆笔者拍摄) (责任编辑:首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省成县甸山石窟调查与研究[J]. 王百岁. 东方论坛. 2018(01)
[2]宋代“观音图”的美学流变及其在日本的传播影响[J]. 王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3]甘肃省成县金莲洞石窟与全真道[J]. 王百岁. 宗教学研究. 2014(02)
[4]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的艺术特征[J]. 杨春雨. 艺术科技. 2013(04)
[5]甘肃省两当县西姑庵佛教遗址考察[J]. 孙晓峰. 石窟寺研究. 2012(00)
[6]全真道是道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革新派[J]. 卿希泰. 社会科学战线. 2010(10)
[7]敦煌石窟北朝菩萨的头冠[J]. 赵声良. 敦煌研究. 2005(03)
[8]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的戒律和清规[J]. 郑炳林,魏迎春. 敦煌学辑刊. 2004(02)
[9]记载我国古代护林法规的《遵奉圣旨住庵文据》碑[J]. 张忠. 甘肃林业. 2002(02)
[10]智诜与净众禅系[J]. 徐文明. 敦煌学辑刊. 2000(01)
本文编号:3149930
【文章来源】:宗教学研究. 2019,(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五仙洞石窟现状
二、南宋时期五仙洞石窟是禅宗活动场所
(一) 富于禅意的《五仙洞记》碑观音菩萨像两宋时期佛教向儒家靠拢, 倡导入世报国,
(二) 碑文部分词句反映南宋时期禅宗活动情况
(三) 宗辩建筑寺院符合禅宗规制
(四) 五仙洞石窟禅僧主张自悟、自信、自主
(五) “轻举之术”融合了禅、道、儒思想
三、南宋时期陇南禅宗与四川佛教的联系
四、南宋朝廷管理五仙洞石窟僧尼、财产及控制陇南禅林
结语
附录一:五仙洞石窟碑
1.《五仙洞记》碑 (55) (南宋开禧二年, 1206年 (56) )
2.《孚泽庙牒》碑 (72) (南宋嘉定八年, 1215年)
附录二:图片7张 (皆笔者拍摄) (责任编辑:首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省成县甸山石窟调查与研究[J]. 王百岁. 东方论坛. 2018(01)
[2]宋代“观音图”的美学流变及其在日本的传播影响[J]. 王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3]甘肃省成县金莲洞石窟与全真道[J]. 王百岁. 宗教学研究. 2014(02)
[4]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的艺术特征[J]. 杨春雨. 艺术科技. 2013(04)
[5]甘肃省两当县西姑庵佛教遗址考察[J]. 孙晓峰. 石窟寺研究. 2012(00)
[6]全真道是道教发展史上的一个革新派[J]. 卿希泰. 社会科学战线. 2010(10)
[7]敦煌石窟北朝菩萨的头冠[J]. 赵声良. 敦煌研究. 2005(03)
[8]晚唐五代敦煌佛教教团的戒律和清规[J]. 郑炳林,魏迎春. 敦煌学辑刊. 2004(02)
[9]记载我国古代护林法规的《遵奉圣旨住庵文据》碑[J]. 张忠. 甘肃林业. 2002(02)
[10]智诜与净众禅系[J]. 徐文明. 敦煌学辑刊. 2000(01)
本文编号:3149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149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