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园林绘画中的洞天与桃花源——从张宏《止园图》册说起

发布时间:2021-06-06 09:46
  园林绘画在明代发展成为一种类型,其中常出现表现道教仙境的景象。这些仙境大体可分为三类:一为海上仙山;二为洞天胜境;三为桃源仙境。它的图像传统可以远溯至唐代卢鸿的《草堂十志图》。明代私家园林造景对于道教仙境的借用,往往成为园林中的胜境或点睛之笔,在园林营建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企图探寻仙境意象在园林绘画中的不同呈现方式及其传统,图像与景观之间的关联,以及绘制仙境图像背后的心理等因素,进一步理解园林绘画中仙境表现的意图。 

【文章来源】:美术学报. 2019,(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明代园林绘画中的洞天与桃花源——从张宏《止园图》册说起


【明]张宏《止园圈》第+三开《矩池~翻浪榜一燕,祖)

故宫,台北


〇32??2019.05??美术学报?ART?JOURNAL??图》,一般称其为《草堂图》。“十志”,其实是草堂图所画的十个景??点,依据《云烟过眼录》记载,十个景点分别是:翠庭、洞玄室、草??堂、樾馆、期仙磴、涤烦饥云锦淙、金碧潭、倒景台、林烟台。其中??三景,洞元室(图2?)、枕烟廷(图3?)与期仙磴皆带有道教仙境色彩。??卢鸿为唐代著名隐士,《旧唐书》载:“卢鸿一字浩然,本范??阳人,徙家洛阳少有学业,颇善籀篆揩隶,隐于嵩山。开元初,遣??备礼再征不至……仍令府县送隐居之所,若知朝廷得失,具以状闻,??将还山,又赐隐居之服,并其草堂一所,恩礼甚厚”121内容大意为??唐玄宗赏识卢鸿,三诏见乃见,但卢鸿拒不跪拜,皇帝不违其志,赐??米、绢、隐士服以及草堂一所,归嵩山隐居。??《宣和画谱》卷十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卢鸿字浩然,本范阳人。山林之士也,隐嵩少。开元间以谏议??大夫召,固辞。赐隐居服、草堂一所令还山。颇喜写山水平远之??趣,非泉石、膏肓、烟霞、痼疾得之心应之手未足以造此画《草??堂图》,世传以比王维《辋川草堂》盖是所赐,一丘一壑,自己足??了此生。今见之笔乃其志也。今御府所藏三:窠石图一;松林会??真图一;草堂囷一。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卢鸿《草堂十志图》卷,是由多个景点组成??的一个长卷。学界虽有不同的看法,但以吴刚毅考证的为五代摹本最??有说服力|41。《草堂图》在宋代时已有多个摹本,最为著名的当为李??公麟(1049-1106)摹本。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安徽舒城??人。宋周密记载卢鸿《草堂图》,“今所存者八,而遗其草堂、樾馆??二”,李伯时曾临卢鸿《草堂图》,临当时所存八幅,后又补出

故宫博物院,台北


〇32??2019.05??美术学报?ART?JOURNAL??图》,一般称其为《草堂图》。“十志”,其实是草堂图所画的十个景??点,依据《云烟过眼录》记载,十个景点分别是:翠庭、洞玄室、草??堂、樾馆、期仙磴、涤烦饥云锦淙、金碧潭、倒景台、林烟台。其中??三景,洞元室(图2?)、枕烟廷(图3?)与期仙磴皆带有道教仙境色彩。??卢鸿为唐代著名隐士,《旧唐书》载:“卢鸿一字浩然,本范??阳人,徙家洛阳少有学业,颇善籀篆揩隶,隐于嵩山。开元初,遣??备礼再征不至……仍令府县送隐居之所,若知朝廷得失,具以状闻,??将还山,又赐隐居之服,并其草堂一所,恩礼甚厚”121内容大意为??唐玄宗赏识卢鸿,三诏见乃见,但卢鸿拒不跪拜,皇帝不违其志,赐??米、绢、隐士服以及草堂一所,归嵩山隐居。??《宣和画谱》卷十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卢鸿字浩然,本范阳人。山林之士也,隐嵩少。开元间以谏议??大夫召,固辞。赐隐居服、草堂一所令还山。颇喜写山水平远之??趣,非泉石、膏肓、烟霞、痼疾得之心应之手未足以造此画《草??堂图》,世传以比王维《辋川草堂》盖是所赐,一丘一壑,自己足??了此生。今见之笔乃其志也。今御府所藏三:窠石图一;松林会??真图一;草堂囷一。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传卢鸿《草堂十志图》卷,是由多个景点组成??的一个长卷。学界虽有不同的看法,但以吴刚毅考证的为五代摹本最??有说服力|41。《草堂图》在宋代时已有多个摹本,最为著名的当为李??公麟(1049-1106)摹本。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安徽舒城??人。宋周密记载卢鸿《草堂图》,“今所存者八,而遗其草堂、樾馆??二”,李伯时曾临卢鸿《草堂图》,临当时所存八幅,后又补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边界和寓意——明清绘画中“洞”的图像研究[J]. 付阳华,柳雨霏.  文艺研究. 2019(03)
[2]一件伪作何以改变历史——从《蓬莱仙奕图》看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的道教信仰[J]. 谈晟广.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8(03)
[3]城市与山林:沈周《东庄图》及其图像传统[J]. 吴雪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7(01)



本文编号:32141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2141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6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