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源县槎江书院考——从《更修槎江书院并创建考棚落成序》碑说起

发布时间:2021-11-22 16:36
  本文通过对《更修槎江书院并创建考棚落成序》石碑碑文的考证,阐明槎江书院的兴废的过程以及书院对当地文化教育的作用。 

【文章来源】:客家文博. 2019,(01)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清代河源县槎江书院考——从《更修槎江书院并创建考棚落成序》碑说起


《更修槎江书院并创建考棚落成序》碑

碑刻,书院,拓片


善乎?余方卧治广陵,适乡先生以此举邮示,兼请序言。余幸创修有成,文风日振、用以上副圣天子崇儒兴教之至意,则此举之关系为甚大也。因即以“慕义强仁”、“维持气数”者,笔诸贞珉,以志一时之盛。勒授文林郎(钦加奉政大夫)、现任河南怀庆府原武县知县加一级叙绩候陞(三级),嘉庆丁卯科举□(人)萧扬谨序(邑禀生苏钟书)道光二十三年岁在癸卯嘉平月吉旦立(道光二十四年□月□日)以上括弧内的内容出自同治版《河源县志》艺文志,对比碑文可知两者主要不同之处有三:一是座位数相差五百;二是萧扬图2《更修槎江书院并创建考棚落成序》碑刻拓片

书院,旧址


5县李生文捐置文昌会田租银并入”。对此,光绪年间成书的《惠州府志》亦有相关记载:(雍正初期)“惠州义学有:府城西湖义学、归善西江义学、龙川嶅湖义学、小义6学,连平州义学,河源槎江义学…”。书院被改为义学,意味着将其纳入官办轨道,限制其自由发展。关于义学的记录多为两种:“一是表彰地方官员建学功绩和地方教化政绩;一是朝廷的兴学诏令及制度规定,最典型的是清代帝王倡导兴义学的诏令,大部分是针对边疆民族地区,有少量是针对全国‘穷乡僻壤’7之地”。康熙曾要求“各省府、州、县,多图3槎江书院旧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义学”释义[J]. 于晓燕.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10)
[2]明清惠州府进士的生成机制[J]. 陈友乔,李建忠.  惠州学院学报. 2014(04)
[3]客家古邑河源传统书院考略[J]. 邱远.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06)
[4]清代书院办学经费运行机制探究——以广东省书院为探究对象[J]. 崔来廷.  鸡西大学学报. 2012(01)
[5]清代书院的办学体制探究[J]. 崔来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6]明清广东的社学[J]. 李绪柏.  学术研究. 2001(03)



本文编号:3512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512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1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