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宋代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08 14:25
由唐入宋,中国乡村社会在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社会出现了除国家权力之外的多元主体势力。乡村教育的普及不仅培养了大批的社会精英和治理人才,还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乡民对国家意志的顺从;重建的新型宗族组织通过族田、族谱和祠堂构成了一套面对族众的完整的管理系统,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化和行政化的趋势,维系着乡村的稳定;各种民间社会组织纷纷成立,他们与社会精英一起,构成宋代乡村内生的治理参与主体,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主导者和推动者。与此同时,国家乡村治理策略从总体性支配转向技术性治理,也就是从直接控制走向间接支配,这种转变冲击了宋代乡村社会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使得宋代乡村治理再次站在了变革发展的又一个拐角点,一方面,国家治国理念、治理体系的调整势必左右着乡村社会治理格局,另一方面,乡村社会内部的变革和转变,也会不断冲击和影响着国家的治理策略,以权力和利益为核心的治理要素和乡村社会的内在勾连,使得宋代乡村社会内部经历了一场变革性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宋代统治者一方面通过儒家伦理思想的灌输和宣传,从意识形态上控制社会主流思想,另一方面积极重视乡村中的新生力量,发动民间组织和社会精英参...
【文章页数】:1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
(一) 对两宋时期乡村组织的研究
(二) 两宋乡村精英的研究
(三) 乡村治理研究
(四) 研究存在的问题概观
三 求新之处
四 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一章 宋代乡村的变化与乡治的变革
第一节 乡村教育的发展及社会治理功能
一 乡村启蒙教育的普及
二 入学门槛降低,科举取士不问家世
三 私学发达
四 乡村教育发达的原因
五 教育与乡村治理的关系
第二节 乡村的土地流转及阶层分化
一 两宋时期的土地流转
二 土地流转致使乡村阶层分化
三 农民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体制转型
第三节 宋代新型宗族制度的确立
一 新宗族制度确立的背景
二 新宗族制度设想的提出和实践
三 新宗族制度的特征
第四节 乡村社会的变化与传统国家治理的冲突
第二章 宋代乡治的多元主体和角色定位
第一节 基层政权和乡村行政组织:乡村治理中的国家权利主体
一 县级政权的设置及各职能部门
二 乡村行政组织
第二节 社会组织:成长中的乡村治理主体
一 宋代乡村宗族组织
二 民间经济组织
第三节 乡村精英:乡村治理的基石
一 乡村医生、乡居士人:技艺中的乡村精英
二 宗族族长、乡居富豪:社会生活中的乡村精英
三 村巫、僧道:乡村信仰中的精英
第三章 宋代乡村治理的治理机制
第一节 政府的制度安排
一 政策供给的制度安排
二 道德教化的制度安排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调适
一 宗族组织在乡治中的作用
二 民间经济组织对乡村社会的治理
第三节 乡村精英的参与
一 政治决策、经济推助
二 教化乡里、正风肃俗
三 参与公益、从事慈善
四 调解纠纷、保境安民
第四节 乡村治理主体间的互动
一 非行政组织间的渗透
二 非行政组织与国家和行政组织间的互动
三 乡村精英与社会组织、国家政权间的互动
第四章 宋代乡村治理的绩效
第一节 宋代乡民的日常生活世界
一 乡民记忆中的国家和乡村
二 国家视野中的乡民和乡村
第二节 稳定自主的乡村秩序
余论
一 国家一元治理的困境
二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的宗族组织与基层社会秩序[J]. 康武刚. 学术界. 2015(04)
[2]宋代宗族义庄述论[J]. 李学如.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3]南宋乡村治理中的乡村精英及其当代启示[J]. 陈淼,蒲长春. 科学社会主义. 2014(05)
[4]官治、民治规范下村民的“自在生活”——宋朝村民生活世界初探[J]. 刁培俊. 文史哲. 2013(04)
[5]乡村治理:精英与政府间的博弈[J]. 房正宏. 学术界. 2011(11)
[6]长者与宋朝地方社会[J]. 杜芝明,张文. 云南社会科学. 2011(02)
[7]家庭、宗族与乡里制度:中国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J]. 曾宪平,谭敏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8]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J]. 邢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9]共同体理论视野下的湘湖水利集团——兼论“库域型”水利社会[J]. 钱杭. 中国社会科学. 2008(02)
[10]唐宋元时期国家权力与乡村管理体制刍议——高校教材《中国古代史》补正[J]. 刁培俊. 历史教学问题. 2006(04)
博士论文
[1]唐代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 商兆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2]唐宋农民比较研究[D]. 张成福.山东大学 2011
[3]官府、宗族与天主教[D]. 张先清.厦门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宋代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的关系[D]. 李娜.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宋代户籍制度探析[D]. 姜婷婷.西南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28637
【文章页数】:19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
(一) 对两宋时期乡村组织的研究
(二) 两宋乡村精英的研究
(三) 乡村治理研究
(四) 研究存在的问题概观
三 求新之处
四 研究方法及内容
第一章 宋代乡村的变化与乡治的变革
第一节 乡村教育的发展及社会治理功能
一 乡村启蒙教育的普及
二 入学门槛降低,科举取士不问家世
三 私学发达
四 乡村教育发达的原因
五 教育与乡村治理的关系
第二节 乡村的土地流转及阶层分化
一 两宋时期的土地流转
二 土地流转致使乡村阶层分化
三 农民阶层分化与乡村治理体制转型
第三节 宋代新型宗族制度的确立
一 新宗族制度确立的背景
二 新宗族制度设想的提出和实践
三 新宗族制度的特征
第四节 乡村社会的变化与传统国家治理的冲突
第二章 宋代乡治的多元主体和角色定位
第一节 基层政权和乡村行政组织:乡村治理中的国家权利主体
一 县级政权的设置及各职能部门
二 乡村行政组织
第二节 社会组织:成长中的乡村治理主体
一 宋代乡村宗族组织
二 民间经济组织
第三节 乡村精英:乡村治理的基石
一 乡村医生、乡居士人:技艺中的乡村精英
二 宗族族长、乡居富豪:社会生活中的乡村精英
三 村巫、僧道:乡村信仰中的精英
第三章 宋代乡村治理的治理机制
第一节 政府的制度安排
一 政策供给的制度安排
二 道德教化的制度安排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调适
一 宗族组织在乡治中的作用
二 民间经济组织对乡村社会的治理
第三节 乡村精英的参与
一 政治决策、经济推助
二 教化乡里、正风肃俗
三 参与公益、从事慈善
四 调解纠纷、保境安民
第四节 乡村治理主体间的互动
一 非行政组织间的渗透
二 非行政组织与国家和行政组织间的互动
三 乡村精英与社会组织、国家政权间的互动
第四章 宋代乡村治理的绩效
第一节 宋代乡民的日常生活世界
一 乡民记忆中的国家和乡村
二 国家视野中的乡民和乡村
第二节 稳定自主的乡村秩序
余论
一 国家一元治理的困境
二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必然性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的宗族组织与基层社会秩序[J]. 康武刚. 学术界. 2015(04)
[2]宋代宗族义庄述论[J]. 李学如.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3]南宋乡村治理中的乡村精英及其当代启示[J]. 陈淼,蒲长春. 科学社会主义. 2014(05)
[4]官治、民治规范下村民的“自在生活”——宋朝村民生活世界初探[J]. 刁培俊. 文史哲. 2013(04)
[5]乡村治理:精英与政府间的博弈[J]. 房正宏. 学术界. 2011(11)
[6]长者与宋朝地方社会[J]. 杜芝明,张文. 云南社会科学. 2011(02)
[7]家庭、宗族与乡里制度:中国传统社会的乡村治理[J]. 曾宪平,谭敏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8]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J]. 邢铁.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
[9]共同体理论视野下的湘湖水利集团——兼论“库域型”水利社会[J]. 钱杭. 中国社会科学. 2008(02)
[10]唐宋元时期国家权力与乡村管理体制刍议——高校教材《中国古代史》补正[J]. 刁培俊. 历史教学问题. 2006(04)
博士论文
[1]唐代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 商兆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2]唐宋农民比较研究[D]. 张成福.山东大学 2011
[3]官府、宗族与天主教[D]. 张先清.厦门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宋代家族组织与国家政权的关系[D]. 李娜.华中科技大学 2009
[2]宋代户籍制度探析[D]. 姜婷婷.西南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28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72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