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正确解读雍正朝的改土归流

发布时间:2017-07-20 07:24

  本文关键词:应正确解读雍正朝的改土归流


  更多相关文章: 雍正 改土归流 漠西蒙古 土司制度


【摘要】: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改流活动,成为清代土司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转折点。那种认为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为了防止西南地方势力转化倒戈、策应漠西蒙古南下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的观点是没有历史根据的。另外,从制度层面考察,雍正改流后,不仅在土司职衔的设置、承袭制度、贡赋制度、奖惩制度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还创立了土司分袭制度、安插制度,推行了土司养廉及分别流土考成等条例。因此,认为雍正朝改土归流不是针对土司制度的改革的结论也是难以成立的。
【作者单位】: 遵义师范学院;
【关键词】雍正 改土归流 漠西蒙古 土司制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土司制度史料编纂整理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批准号:12&ZD135
【分类号】:K249
【正文快照】: 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到,近年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奇的观点,似乎在学界掀起改流活动。对这一事件的研究,一直得到学界的重视。自王钟 了些许波澜:一是雍正朝的改土归流是为了防止西南地方势翰先生发表《雍正改土归流始末》[1b文后,不断有学者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国君;;雍正朝“改土归流”的动因新议[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马国君;;论清前期漠西蒙古入藏与西南边疆“改土归流”的关系——以康区的“改土归流”为视野[J];思想战线;2011年02期

3 赵心愚;;罗卜藏丹津反清与丽江的改土归流——试析雍正初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鑫;白阳椿;;浅析丽江“改土归流”的原因及其影响[J];法制与社会;2013年09期

2 马国君;;苗族历史文献及研究述评[J];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3 杨军昌;;“苗疆再造”与民族关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曾现江;;论影响藏彝走廊地区纳系族群历史分化演进的蒙古族因素[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陈潘;;康区土司制度研究综述[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韩昭庆;;雍正开发贵州的决策过程、原因及其影响[J];历史地理;2010年00期

7 马国君;;论清前期漠西蒙古入藏与西南边疆“改土归流”的关系——以康区的“改土归流”为视野[J];思想战线;2011年02期

8 齐光;;解析《皇清职贡图》绘卷及其满汉文图说[J];清史研究;2014年04期

9 张振兴;;论清代在西南山区推广玉米种植的生态后果[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年03期

10 谢景连;;论生物资源跨文化均衡利用的生态价值——以贵州南部和西南部喀斯特山区为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振兴;清朝治理湘西研究(1644-1840)[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晔;永胜土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娜;论张广泗黔东南苗疆施政及其影响[D];西南大学;2009年

3 刘娟;18世纪湘西苗疆社会观念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袁昌曲;治乱之间[D];西南大学;2010年

5 青麦康珠;霍尔孔萨家族世系的由来与兴衰[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杨曾辉;民族文化对不同环境适应成果的表达[D];吉首大学;2012年

7 梁爽;木氏土司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成飞;木里土司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寒;在冲撞与和谐之间[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邓锐龄;年羹尧在雍正朝初期治藏政策孕育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藏学;2002年02期

2 刘文鹏;清代云贵地区的驿传体系述论[J];清史研究;2002年02期

3 赵心愚;;罗卜藏丹津反清与丽江的改土归流——试析雍正初丽江改土归流的主要原因[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张虎生;西藏新见两通摩崖碑刻与清中央“驱准安藏”政策[J];西藏研究;2002年02期

5 赵心愚;和硕特部南征康区及其对川滇边藏区的影响[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李世愉;清政府对云南的管理与控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忠良;雍正中期“江南案”透析[J];清史研究;2001年01期

2 黄云;试论雍正的廉政建设[J];福州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3 韦庆远;博览档卷求信实 论析雍正功力深——评介杨启樵著《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J];史学集刊;2003年01期

4 苏红彦;由李卫升迁观雍正之用人[J];阴山学刊;2003年06期

5 戴逸;雍正继位的历史疑谜[J];领导文萃;2003年11期

6 王志明;雍正反腐败的政治极限[J];江汉论坛;2004年02期

7 曹松林;郑林华;;雍正朝河政述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曹松林;郑林华;;雍正朝河政述论[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石美珊;;雍正“推普”上谕的积极影响及教训[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冯尔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雍正四年五月十七日上谕》解读[J];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善浦;;雍正陵寝选址史事[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2 郝用威;;绿松石谓的由来[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黄挺;;世族与豪强大族之辨:明清之际潮州的宗族与社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雍正忠告:“做实在好官”[N];中国档案报;2004年

2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研部主任 研究馆员 李国荣;雍正告诫百官要“实心任事”[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苏宁 连锦添;“雍正老头”让故宫文物越海重逢[N];人民日报;2009年

4 陈斌华 应坚;“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落幕台北[N];团结报;2010年

5 关山远;雍正之后,为何贪腐愈烈?[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6 李国荣;雍正新年颁赐“福”字[N];中国档案报;2001年

7 肖颖;罕见雍正珍瓷下月京城登场[N];中国商报;2012年

8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 朱杰军;法治不彰 吏治难行[N];中国经营报;2014年

9 李应和;雍正皇帝的惩贪倡廉[N];中国档案报;2002年

10 李国荣;“雍正砍头”:子虚乌有的“维民所止”试题案[N];中国档案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连银;雍正朝西路军需补给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王志明;雍正朝官僚人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侯俊云;雍正朝东南海疆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健;雍正初年朋党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洋;雍正帝平议[D];山东大学;2008年

3 冀伟;雍正朝禁赌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邓宾宾;雍正帝打击科甲朋党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许宏芝;雍正初年会考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孙兵;雍正帝察吏之术与用人之道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郑林华;雍正朝河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朱文佳;雍正的儒、佛思想及其实践[D];安徽大学;2012年

9 冯飞;论胤祥[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0 高远;雍正用人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566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66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f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