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渤海移民的治理和归属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07:27

  本文关键词:辽代渤海移民的治理和归属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辽代 渤海 移民 治理 归属 研究


【摘要】:本文共分四章,主要研究了辽朝攻灭渤海后,渤海民族的迁徙、归属与辽政权对渤海移民的治理等问题,尤其详细地考察了辽代以渤海遗民设置的州县数目和渤海移民的数量。 第一章阐述了辽发动对渤海国战争的背景及渤海国的灭亡。渤海西邻契丹,双方先世就存在矛盾。925年12月,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雪世仇”为名发动对渤海的全力进攻。而实际上,阿保机有统一东北、逐鹿中原的雄心壮志,而攻灭渤海只是其中的一个必行步骤罢了。所以说,“世仇”的存在恰好巧妙地把阿保机称霸中原的野心包裹了起来。为了更顺利地取得对渤海战争的胜利,阿保机早就处心积虑地挺进辽东、经略辽东,以从南面形成对渤海的包围,同时,阿保机又讨平西夏,稳住后唐,消除进攻渤海的后顾之忧后,便发动了对渤海蓄谋已久的进攻,由于契丹准备充足、军力强盛、指挥得当,更由于渤海孤立无援、统治腐败、国内矛盾重重等原因,渤海国迅速灭亡。阿保机对渤海的战争是一场统一东北的战争。不久以后,契丹的统治势力伸展到东北的东部和北部地区,阿保机统一东北的大业大功告成。 第二章考察了辽对渤海民族的迁徙。辽代对渤海民族有三次大规模的迁徙。辽太祖阿保机在渤海攻城略地时,每攻下一个城池,,为了给契丹注入新鲜的血液,补充必要的劳力和技术,阿保机往往把俘获的渤海民户迁往辽内地的州县安置。阿保机时期迁徙了约四万余户(约计二十万余口)的渤海人到辽的上京道、东京道,其中也有少部分渤海人被安置到中京道。 辽太宗为了防止东丹国成为渤海遗民、特别是耶律倍的反辽基地, 928年12月,在东丹王耶律倍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下令把包括渤海西京鸭渌府各州在内的整个东丹国南迁,以实现对渤海遗民更有效的控制。经考察,太宗把四万六千余户的东丹国民(即渤海遗民)迁到辽的东京道安置,并以这些渤海移民设置了56个府州县。于是,东京道成为渤海遗民的聚居地。 辽圣宗时为了稀释东京道渤海遗民的居住密度,把大量辽东的渤海豪右迁往中京道重新安置。平息大延琳叛乱后,又把叛民迁往中京道和上京道。但圣宗迁徙的渤海移民绝大部分是已经居住在辽国内的渤海人口,只有约2100余户的渤海人是从辽国以外的地方俘获或投奔而来。 辽代三次大规模的迁徙渤海遗民,大约把93574户(四十七万余口)的渤海遗民迁往辽的上京道、东京道和中京道,安置在105个府州县里。数十万的渤海移民生活在今天的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及河北的广大地区,为这些地区的开发、发展、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章研究了辽政权对渤海移民的治理方式。辽攻灭渤海后,为抚慰渤海民众,阿保机改渤海国为东丹国,以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因俗而治,仍按照原渤海国的统治模式治理东丹。东丹国是隶属于辽朝的地方政权,但同时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享有某种程度的自治权。928年12月,在东丹王羁留上京、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辽太宗南迁东丹。930年11月,在皇位竞争中失败的东丹王终于无法忍受失去王位、遭受监控的双重难堪,愤而投奔后唐。东丹国由耶律羽之实际掌握。982年,在完成其作为过渡政权的历史使命后,东丹国被废灭,前后存在了57年。 除了以东丹国治理渤海移民外,辽统治者还把渤海移民纳入一般州县、斡鲁朵州县、头下军州、以及军队中,以多种方式对渤海移民进行有效的治理。其中最主要的治理方式一般州县,辽代安置有渤海人的一般州县有83个,共有户口约为73531户,占辽代被迁居渤海人总数93574户的78.6%。总之,辽廷在渤海灭亡之初就建立了东丹国治理渤海移民,与此同时,辽朝还把渤海移民纳入辽朝五京州县管理系统之中,辽朝的军队中也有很多渤海人,数十万的渤海人在辽朝的各个岗位上为辽朝的繁荣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四章主要探讨渤海移民与辽王朝的关系。渤海移民与辽王朝是属民与朝廷、被统治者与统治者的关系。尽管渤海人有国破家亡之恨,契丹统治者也对渤海移民多有防范,双方之间曾经爆发过几次冲突。但总体来说,二者相处是融洽的,他们的关系也是正常的。辽朝统治者对渤海移民的统治政策是比较优惠、比较温和的,特别是大延琳叛乱后,辽兴宗对渤海移民的统治政策又进行了调整,重用渤海人才,待民宽简,驰渤海击鞠之禁,允许与渤海人通婚等,从而一定程度上抚慰了渤海民众,缓和了民族矛盾,使渤海遗民能够很快全心投入生产。 辽统治者为渤海移民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安居乐业的环境,辽政府对渤海移民的经济政策也较为优惠,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水平的渤海移民为辽王朝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辽统治者重用渤海人才,使很多渤海官吏跻身于辽的上层社会,为巩固辽朝的统治鞠躬尽瘁。军事上,辽政府充分信任素有“三人渤海当一虎”之誉的渤海人的作战能力,渤海将士也尽心尽力为辽王朝提供武装保障。渤海移民为辽朝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渤海民户和辽王朝的各个民族杂居,相互通婚,特别是辽代的这些渤海后妃为促进契丹、渤海两民族的融洽与融合作出了积极贡献。总之,辽代对渤海的移民、以及对渤海移民的治理是比较成功的,四十七万余口的渤海移民加强了辽国内民族间的交流和交往,加快了民族融合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K246
【目录】:
  • 前 言5-6
  • 第一章 辽对渤海的战争与渤海国的灭亡6-12
  • 一、 辽与渤海战争的历史背景及辽的战前准备6-9
  • 二、 辽对渤海的战争与渤海灭亡9-12
  • 第二章 辽对渤海民族的迁徙12-25
  • 一、辽太祖对渤海民族的迁徙12-16
  • 二、辽太宗南迁东丹16-21
  • 三、辽圣宗对渤海民族的迁徙21-25
  • 第三章 辽对渤海移民的治理方式25-39
  • 一、东丹国的建立和废灭25-30
  • 二、隶属一般州县的渤海移民30-31
  • 三、斡鲁朵内的渤海移民31-35
  • 四、头下军州中的渤海移民35-36
  • 五、军队中的渤海移民36-39
  • 第四章 渤海移民与辽王朝的关系39-51
  • 一、 辽政府对渤海移民政策的调整39-41
  • 二、 渤海移民为辽王朝经济发展作贡献41-42
  • 三、 政治上渤海官吏为辽王朝效力42-47
  • 四、 军事上渤海士兵为辽王朝提供武装保障47-48
  • 五、 社会风俗上渤海人与契丹人互相同化48-51
  • 结 语51-52
  • 注 释52-58
  • 参考书目58-61
  • 中文摘要61-64
  • 英文摘要64-6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菲;;试论辽对渤海遗民的统治政策[J];黑河学刊;2011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玉峰;《册府元龟》中契丹史料辑录[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66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66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1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