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1—1780年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下的天山北麓移民活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17:08

  本文关键词:1761—1780年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下的天山北麓移民活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极端气候事件 天山北麓 移民 政策转变 河西走廊


【摘要】:以1761—1780年新疆天山北麓的移民活动为研究对象,讨论移民政策、移民高潮与移民迁出地极端气候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761—1780年间有3次移民高潮,分别发生在1764—1766年、1772—1773年和1777—1780年。1761—1780年,天山北麓的移民政策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1763—1765年、1771年、1775—1778年移民迁出地——河西走廊发生了3次极端干旱事件,揭示1761—1780年的3次移民高潮受极端干旱事件的驱动,且移民高潮的出现滞后迁出地极端干旱事件1~2年。第3次干旱推动了第3次移民高潮的出现,使得当时的清政府于1780年转变了移民政策。1775—1780年河西走廊极端干旱事件—天山北麓移民高潮—政府移民政策转变之间形成了一个完成的气候变化-社会响应链条。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 天山北麓 移民 政策转变 河西走廊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59)
【分类号】:D631.4;K249
【正文快照】: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气候变化是重要的自然背景[1-2]。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作用关系复杂,因气候变化而致的资源和灾害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最终作用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人类社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及其所采取的响应行为[3]。历史时期曾发生多次规模或大或小的移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阚耀平;乾隆年间天山北麓东段人口迁移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3年04期

2 郁科科;赵景波;罗大成;;河西走廊明清时期旱灾与干旱气候事件初步研究[J];干旱区研究;2011年02期

3 董惟妙;安成邦;赵永涛;李虎;;文献记录的河西地区小冰期旱涝变化及其机制探讨[J];干旱区地理;2012年06期

4 郑景云;郝志新;方修琦;葛全胜;;中国过去2000年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若干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4年01期

5 葛全胜;郑景云;郝志新;张学珍;方修琦;王欢;闫军辉;;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的新进展[J];地理学报;2014年09期

6 方修琦;郑景云;葛全胜;;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影响与响应的过程与机理[J];地理科学;2014年11期

7 ;Extreme climate events,migration for cultivation and policies:A case study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of China[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7年03期

8 许靖华;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1998年04期

9 ;乾隆年间徙民屯垦新疆史料[J];历史档案;2002年03期

10 FANG XiuQi;XIAO LingBo;WEI ZhuDeng;;Social impacts of the climatic shift around the turn of the 19th century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治国;陈浒;李晓娜;王仙攀;;云贵高原石漠化与古气候演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3期

2 赵引娟,钟巍,薛积彬,彭晓莹;“Dark Ages”冷事件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3 陈峰;袁玉江;魏文寿;王丽丽;喻树龙;李杨;张瑞波;范子昂;;树轮记录的过去384a乌鲁木齐河源7月温度变化[J];冰川冻土;2011年01期

4 任树民;李秋;;清代流人的地理分布及其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以吉林地区为视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滕铭予;;古代气候事件与古代文化间关系的再思考——以全新世大暖期的赤峰地区为例[J];边疆考古研究;2010年00期

6 王培华;;清代伊犁屯田的水利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徐建平;;清末直隶行政区划改革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8 蒋静;;清朝后期新疆屯垦经济发展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1年05期

9 张航;;试论准噶尔问题在西北凸显的双重原因[J];才智;2010年34期

10 李秋;任树民;;铁保《白山书院跋》考辨[J];长白学刊;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郭正堂;侯甬坚;;第1章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自然环境变化概况[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汪丽新;;葫芦岛市旱涝指标的确定和干旱规律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韩永翔;董安祥;王卫东;;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的影响[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若柏;;史前重大的环境灾链:从共工触山、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5 王若柏;;距今四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6 毕国忠;;依托京承(冀)藏传佛教资源构建民族团结文化示范园[A];第九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关亚新;清代辽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荣;清朝乾隆时期哈萨克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徐长恩;权利、权力、权益与义务[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刘炳涛;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赵侃;贵州董哥洞近1000年石笋纹层年代学与同位素气候重建[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永泉;《儿女英雄传》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瑞虎;长江口沉积物记录的全新世沉积环境和东亚夏季风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束霞平;清代皇家仪仗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治花;明清时期赣东北的社会动乱与族群关系[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李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与戌边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3 彭修建;清代伊犁维吾尔族移民经济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马建辉;文景、贞观、康雍乾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代荣;《清穆宗毅皇帝实录》福建史料及其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德广;400年来吉林省二龙湾玛珥湖硅藻组合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曹淑丽;清代对苗疆地区的法律治理[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凤莉;清代按察使司法职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惠英;乾隆朝禁毁通俗小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桂恺;中国古代类书编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风贤;彭莉;;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自然灾害与农业生产结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1期

2 康兴成,程国栋,陈发虎,勾晓华;祁连山中部公元904年以来树木年轮记录的旱涝变化[J];冰川冻土;2003年05期

3 刘洪兰,李栋梁,郭江勇;河西走廊春末夏初降水的空间异常分布及年代际变化[J];冰川冻土;2004年01期

4 颜廷真,陈喜波,韩光辉;清代热河地区盟旗和府厅州县交错格局的形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余也非;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6 朱士光;历史时期农业生态环境变迁初探——以陕蒙晋大三角地区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0年02期

7 陈海,康慕谊,范一大;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覆盖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关系[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5期

8 郑斯中;;气候对社会冲击的评定——一个多学科的课题[J];地理译报;1982年01期

9 沈小英;陈家其;;太湖流域的粮食生产与气候变化[J];地理科学;1991年03期

10 常跟应;李曼;黄夫朋;;陇中和鲁西南乡村居民对当地气候变化感知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Stefan Rahmstorf;黄景睿;;极端天气肆虐的夏天[J];英语文摘;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尤莉;戴新刚;张宇;;内蒙古气温极端气候事件检测及变化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吴必文;王胜;田红;徐敏;谢五三;;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极端气候事件的特征分析[A];华中区域气象中心成立20周年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勇;沈新勇;李清泉;;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首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王元丰;韩冰;;极端气候事件对桥梁安全性的影响分析[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李林;李凤霞;朱西德;常国刚;郭安红;;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演变事实及其成因探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王东;;宿州近61a气温极端气候事件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 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C];2014年

7 莫伟强;许吟隆;黎伟标;;华南地区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情景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刘海涛;杨洁;;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北京城市规划研究进展[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4年

9 娄德君;李治民;王冀;;近50年来齐齐哈尔市极端气候事件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胡丽华;吴乃庚;王伟;张贤坤;;全球变暖大背景下江门极端气候事件增多[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赵斌;如何看待极端气候事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N];中国气象报;2014年

2 记者 沈沁芳 通讯员 安伟;山西去年极端气候事件损失超百亿[N];发展导报;2008年

3 通讯员 郑广芬;宁夏极端气候事件研究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气象报;2011年

4 记者 杨麟 通讯员 陆铭 王苗;去年我省极端气候事件增加[N];湖北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吴红缨;遭遇百年最强暴雨 重庆应对极端气候事件[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郭秀英 李俊有;降低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N];赤峰日报;2007年

7 记者 赖敏;重旱区旱情达极端气候事件标准[N];中国气象报;2009年

8 记者 刘毅;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经济损失将增加[N];人民日报;2012年

9 记者 杨金志 张建松;应对长江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应选“无悔”策略[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穆巍;“五月大旱六月雨”与闰五月无关[N];哈尔滨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北胜;极端气候事件研究规律[D];兰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大全;极端气候事件诊断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2 赵娟;罗布泊红柳沙包沉积纹层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周晶;中国极端气候事件的数值模拟及其对土壤湿度异常响应的敏感性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张颖娴;宁夏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情景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5 李明娟;陕西未来极端气候事件变化情景分析[D];兰州大学;2008年

6 董庆林;东北地区近50年来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特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颖;1955~2004年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刘昌波;SRES A1B情景下中国地区21世纪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模拟分析[D];兰州大学;2014年

9 杨方兴;内蒙古地区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及其与NDVI的相关性[D];长安大学;2012年

10 沈晓琳;北极涛动与ENSO对华北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2年



本文编号:569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69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0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