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研究
本文关键词: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研究
【摘要】: 本文从农业区域经济史的角度出发,借鉴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地理环境、人口资源、水利建设等优势条件着手,详细研究了唐代山西地区农作物的种植、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以及渔业的发展等内容,对山西农业生产进行系统的分析。山西地区山河环绕,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和丘陵面积最广,自古森林茂密,气候温暖湿润。从汉至隋,山西一直都是全国人口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隋末,人口虽然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但唐初开始迅速恢复,到盛唐时已经达到中古时期的顶峰。安史之乱时,山西经济遭到很大破坏,人口数量锐减。此后,山西人口总数从低谷缓慢向上攀升,尤其是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已经较高。唐代前期山西地区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到了中后期,水利建设并非停滞不前,而是继续修建了数量众多的工程,在农业灌溉上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山西粮食作物以粟、麦为主,从分布来看,粟、麦种植主要分布在太原府以南的汾河、涑河流域和泽潞山区,呈大面积种植;水稻只是星星点点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太原府和河中府,但种植面积还是相当可观。经济作物如桑树、果树、蔬菜、药材等分布较广,广大农村普遍种植。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山西地区的葡萄已经开始呈现规模种植的倾向,种植区域由山西中部向南北两端扩展。药材方面,最有名的是上党地区出产的人参,其中以紫团峰所产参最为珍贵。山西地区草场较为丰富,适宜放牧,隋唐时期较为发达。政府在楼烦、玄池、天池设立监牧,作为官方重要的养马基地,大力发展官营畜牧业。民间畜牧大多以家庭养殖为主,种类多、分布广。作为农产品的深加工,山西地区的酿酒业闻名遐迩,其中以桑落酒、汾酒、葡萄酒较为出名,葡萄酒以其可口甜美在唐代曾被列为贡品。 有唐一代,山西地区的农业大体上经历了恢复、发展、破坏、再恢复几个阶段。山西地区的农业在全国来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粮食产量较大,经常供应关中等地,同时也是政府和籴、折籴的主要地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通过对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经济全面、系统地考察,对今天山西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划,也许有些许借鉴意义,这正是本文力图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唐代 山西地区 农业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2
【目录】:
- 内容提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6
- 第一章 唐代山西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16-19
- 第一节 山西地区的地形、地貌16-17
- 第二节 山西地区的气候、水文17-19
- 第二章 唐代山西地区农业发展的积极因素19-48
- 第一节 山西地区的人口变化19-32
- 一. 人口数量的变化19-28
- 二. 人口的地理分布28-32
- 第二节 山西地区的水利建设32-43
- 一. 修建的水利工程32-38
- 二. 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38-42
- 三. 水利工程的作用42-43
- 第三节 山西地区农具的改进和耕田的增加43-48
- 一. 农具的改进43-47
- 二. 耕田的增加47-48
- 第三章 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与变化48-88
- 第一节 山西地区的粮食作物48-58
- 一. 粟、黍的种植与分布48-52
- 二. 麦类的种植与分布52-54
- 三. 水稻的种植与分布54-56
- 四. 豆类的种植与分布56-57
- 五. 粮食作物种植的特点57-58
- 第二节 山西地区的经济作物58-73
- 一. 蚕、桑的分布59-64
- 二. 麻的种植与分布64-65
- 三. 果树的种植与分布65-68
- 四. 蔬菜的种植与分布68-70
- 五. 药材的分布70-73
- 第三节 山西地区的畜牧业73-78
- 一. 官营畜牧业73-76
- 二. 民间畜牧业76-78
- 第四节 山西地区的渔业78-80
- 第五节 山西地区农产品的深加工——以酿酒为例80-88
- 一. 制曲方法80-81
- 二. 名酒及其酿造技术81-85
- 三. 酿酒的分布格局与生产规模85-88
- 第四章 结语88-92
- 第一节 唐代山西农业在全国的地位88-90
- 第二节 唐代山西农业发展的特点90-92
- 参考文献92-98
- 后记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胜;;唐代公主“愁嫁”现象及其原因[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年11期
2 石国伟;周征松;;东岳信仰的传承及其地方社会的影响——以山西地区为例[J];宗教学研究;2009年01期
3 牛姗姗;;唐前期兵制情况对维护边疆稳定的作用[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10期
4 申忠玲;;唐代朝集制度的废止及其原因[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汪永臻;;再论唐代前期西北地区的均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刘振宇;;唐代前期民族法制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翁小绵 ,吴晓东;辛亥革命前夕的山西社会[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8 刘敦愿;山西石楼出土龙纹铜觥的装饰艺术与族属问题[J];文史哲;1983年05期
9 靳生禾;山西以山命名的古今县名考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10 李敏;;敦煌莫高窟唐代前期菩萨璎珞[J];敦煌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卓;唐倩;吕茂民;章金刚;;山西地区献浆员水痘-带状疱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程瑞迎;柳洁;柳湘;康文娟;秦洁;胡玲;高应;;山西地区血清瘦素正常值及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李传金;徐佩芬;孙勇军;;山西地区地壳厚度的差异及其成因[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芳芳;梁景青;郭晋荣;董祖鑫;刘春玲;;山西地区汉族人群D2S1338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赵芳芳;王向伟;梁景青;曹文英;;山西地区汉族人群HU MV WA基因座的频率分布调查[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卢开万;;唐代和籴制度新探[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7 李莉;;PCR-SSP检测山西地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末梢血中HLA-B27基因[A];中国输血协会第四届输血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赵芳芳;梁景青;;山西地区汉族人群DIS80(PMCT118)位点多态性的研究[A];第二次全国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9 梁景青;赵芳芳;赵淼;;FE SF PS基因座在山西地区汉族群体基因频率分布调查[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啜永清;刘巍;;山西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场地响应和震源参数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郑娜 实习生 陈宁;欧盟 ——中国山西地区企业合作项目启动[N];发展导报;2007年
2 记者 杨_g邋李兵;欧盟—中国山西地区企业合作项目洽谈对接会开幕[N];山西日报;2008年
3 刘照华;加强交流 探索商机 促进合作[N];太原日报;2007年
4 冯建民;煤焦化产品行情[N];中国化工报;2008年
5 首席记者 员娟绸邋实习生 谭宗元;首届中国专利周山西地区活动即将举行[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6 冯建民;煤化工产品市场[N];中国化工报;2008年
7 刘照华;欧盟——中国山西地区企业合作项目正式启动[N];太原日报;2007年
8 群林;焦化苯:报价整体缺乏亮点[N];医药经济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马威 本报通讯员 陈献国;陕京三线的先锋机组[N];石油管道报;2009年
10 韩勇;煤焦油价格盛极而衰[N];中国冶金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瞿大风;元朝统治下的山西地区[D];南开大学;2003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3 韩云波;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4 商兆奎;唐代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宋艳辉;我国HIV-1主要流行地区B'亚型与CRF07_BC重组毒株遗传变异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7年
6 张友庭;晋藩屏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王鹏龙;雁北明清剧场及其演剧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孙志虹;净土与涅i肹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9 邱轶皓;蒙古帝国的权力结构(13-14世纪)[D];复旦大学;2011年
10 王建峰;唐代刑部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洁;唐代山西地区农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武小平;元代山西地区自然灾害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王静;山西传统交通工具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张向红;唐代前期河西州县城城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戴均禄;唐代前期南衙禁军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6 付俊;唐代前期襦裙服装的艺术特征[D];河北大学;2009年
7 赵岩;明1368-1571山西边军后勤补给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周(丰刀女);唐代山西经济发展试探[D];山西大学;2005年
9 丁大涛;论早商文化对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播与影响[D];郑州大学;2011年
10 华阳;山西地区唐墓初探[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79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79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