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道时间观念史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8 21:03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道时间观念史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时间观 仁德时间 自然时间 主体时间 儒家 道家 比较研究
【摘要】: 时间并不是与人的实践相脱离的“自然时间”,而是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时间是人的实践过程,是人对世界以及人自身生存境域的思考和领悟的过程。探讨时间问题,不仅要指出此在“如何”去“是”,更重要的是指出存在“是”什么。我们重新对先秦儒道两家的时间观念进行比较研究,由此得出:人之有时间性在世并不是简单地指人在时间境域中生存,而是一时间性的存在,这个存在的内在规定性正是仁德时间性与自然时间性,即仁德与自然正是人的时间性存在的本质。这样,在先秦儒道看来,,人生本真生存在世并不是在耗尽时间,而是显现内在于人自身的仁德与自然,由此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实现,以及文化与文明的不断进步。并比较分析了先秦儒道时间观的异同。相同之处:(一)无论是仁德时间观还是自然时间观,都是有一具体的内涵。这种内涵具有以下特征:综合性、定向性以及由这两者所表现出时间的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二)先秦儒道时间观的演化,即宇宙生成论时间向主体时间的转变过程。不同之处:(一)时间内涵的具体认定上的不同。(二)时间的综合、定向方法上的不同。先秦儒道两家对时间认识的异同也深深地表现在他们的历史观、生死观中。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一方面,旨在发掘儒道两家在建构人的时间性存在方面的共通性与互补性,另一方面,也为中西时间观的比较研究提供另一新的“起点”。
【关键词】:时间观 仁德时间 自然时间 主体时间 儒家 道家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21;K22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12
- 一、选题意义及预期目标7-9
- 二、主要内容9-12
- 第一章 上古三代宗教中的时间问题12-34
- 第一节 远古时期的时间观12-17
- 第二节 殷商时期的时间观17-25
- 第三节 周代的时间观念及其后期分化25-34
- 第二章 孔子思想世界中的时间观34-41
- 第一节 天道观中的时间问题34-36
- 第二节 《易》《庸》中的时间意义36-38
- 第三节 "教学"与伦理实践过程中的时间意义38-41
- 第三章 老子思想世界中的时间观41-52
- 第一节 对"天"的改造的完成41-43
- 第二节 "道"与"生"的两义:"派生"和"化生"43-44
- 第三节 "道"与"反"的两义:"返"与"对反"44-46
- 第四节 "生"与"反"的时间意义46-52
- 第四章 思孟学派的主体时间观52-73
- 第一节 曾子时间观54-57
- 第二节 子思的时间观57-63
- 第三节 孟子的心性主体时间观63-73
- 第五章 庄子的主体时间观73-83
- 第一节 庄子对老子宇宙生成论时间意义的消解73-75
- 第二节 精神与道:主体时间观念的确立75-81
- 第三节 自然主体时间观念的运用81-83
- 第六章 先秦儒道两家的历史观与生死观83-93
- 第一节 先秦儒道历史观的比较分析83-89
- 第二节 先秦儒道生死观的比较分析89-93
- 第七章 总结:先秦儒道时间观的比较93-97
- 参考文献97-9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詹冬华;;中国古代时间意识与早期文学观念——以先秦孔门儒学为中心的考察[J];文史哲;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菊芳;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等待主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85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8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