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07:18

  本文关键词: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明清时期 南阳地区 书院


【摘要】:明清时期,南阳地区的书院发展呈现出特殊的形态。本文选取了南阳地区书院中一些具有代表性,体现南阳地区特定地理环境以及特殊的地域文化风格的因子,利用年谱、文集、地方志等第一手资料,对南阳地区的书院进行全面地、综合地研究,以还南阳地区书院真实的面目。 具体而言,本文主要从以下八个部分进行了探讨。 一、学术史回顾和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笔者综述了书院研究的成果和研究思路,发现前人研究的不足。笔者认为,发掘第一手资料,客观、深入、全面地研究问题是促进该项研究的必由之路。 二、明清以前南阳地区书院发展情况简介。宋元时期,书院的发展受官府以及官学的影响比较小,而南阳地区以其独特地形,使其相对远离政治中心。加之,南阳地区经济发达,人后众多,以及南阳地区的名宦、乡贤对书院的倡导,使南阳地区书院的发展非常迅速,这一时期南阳地区就先后书院7所。 三、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数目及其时空分布。明清时期南阳地区有史可考的书院共54所。明代南阳地区在知府段坚和参政刘漳的倡导下,先后掀起了两次创办书院的高潮,使明代南阳地区书院的创建和修复工作集中于成化和嘉靖两朝。清代康雍乾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繁荣发展;顺治、咸丰时期,南阳地区没有修建书院。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丘陵地区所辖州(县)书院设置最密,平原地区所辖州(县)次之,而山地所辖州(县)最少。 四、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的性质。明清时期南阳地区的书院性质,并不能用“自由讲学”来进行概括,更不能将这种教育活动视为游离于中央教育政策的一种教育活动,书院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了地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并且书院由于社会或国家的需求而逐渐学校化。 五、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的命名。书院的命名体现着创建者的宗旨、目的、要求和期望。从书院的命名中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和书院教育体系的特殊品味。 六、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的学田。南阳地区书院学田的设置非常普遍,这为书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书院学田的来源渠道有:捐助、拨置、买置等;并且学田的规模差别很大;学田的使用体现在,师儒薪俸、生徒膏火、祭祀开销等方面。 七、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的建筑规制。明清时期南阳地区的书院建筑有相当的规制,,有祭祀之室、有讲论之堂、有肄业之所、有憩息之亭等等,构成了较
【关键词】:明清时期 南阳地区 书院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8
【目录】:
  • 一、绪论9-12
  • (一) 书院的研究状况9-10
  • (二) 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10-12
  • 二、明清以前南阳地区书院发展情况简介12-14
  • 三、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数目及其时空分布14-26
  • (一) 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名称及数量考证14-18
  • 1. 明代南阳地区书院名称及数量14-15
  • 2. 清代南阳地区书院名称及数目考证15-18
  • (二) 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修建书院的时间特点18-23
  • 1. 明代南阳地区修建书院的时间特点18-21
  • 2. 清代南阳地区书院发展的时间特征21-23
  • (三) 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分布的空间特征23-26
  • 1. 明代南阳地区书院分布的空间特征23-24
  • 2. 清代南阳地区书院分布的空间特征24-26
  • 四、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性质26-33
  • (一) 书院建立人身份26-29
  • (二) 书院的办理意图29-33
  • 五、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命名33-35
  • (一) 以所在地命名33
  • (二) 以先贤、名宦命名33-34
  • (三) 以“特殊含义”之词命名34-35
  • 六、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的学田35-41
  • (一) 学田的来源35-37
  • (二) 学田的规模37-38
  • (三) 学田的使用38-41
  • 七、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的建筑规制41-48
  • (一) 书院的选址41-42
  • (二) 书院的建筑规制42-48
  • 八、明清时期南阳地区书院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48-53
  • (一) 南阳书院“读书次序”48-51
  • (二) 南阳书院“为学次序”51-52
  • (三) 南阳书院“讲学纪事”52-53
  • 总结53-54
  • 参考文献54-58
  • 致谢58-59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9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洪瑞;清代河南学校教育发展的时空差异与成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蔡志荣;明清湖北书院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炎;清代南阳“梅花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祥成;清代书院的儒学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3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93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b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