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地关系角度看夏朝的兴衰
发布时间:2017-07-30 08:28
本文关键词:从人地关系角度看夏朝的兴衰
【摘要】: 人地关系是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客观存在的关系。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中进行的,二者相互作用,关系密切。 虞夏时期,远古先民经历了一场罕见的大洪水。面对“洪水茫茫”,鲧和禹先后领导人们与洪水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抗争,最终洪水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大禹治水的成功,使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禹的地位和声望大为提高,同时也加速了各部落间的联盟与融合,强化了中原华夏集团的领导地位,对于夏王朝的建立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原地区以其优越的生存、生活环境,孕育了灿烂的夏代文明。而以伊洛平原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因其无法比拟的地理环境优势,成为夏王朝的中心统治区。同时,从史前时期的大洪水、禹平治水土后人们得以安定到夏王朝的建立并发展,这个时期人们的居址在地形上经历了从“择丘而处”到“降丘宅土”的显著变化。“降丘宅土”,反映了夏人在居址上对地形的明智选择。 多方证据表明,夏代中后期气候干旱化趋势逐渐明显。到了夏代末年,气候干旱化加剧,甚至出现“伊、洛竭”的现象。气候的恶化引起商人南下,为商汤代夏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同时,随着气候的恶化,人们深受旱灾之苦,农业严重歉收,夏王朝的经济基础有所动摇。再加上夏王的昏庸暴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最终导致了夏王朝的灭亡。
【关键词】:夏朝 人地关系 兴衰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22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9
- 绪论9-14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9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9-11
- 三、研究概况11-12
- 四、理论和方法12-13
- 五、研究内容13-14
- 第一章 洪水的治理与夏朝的建立14-26
- 1.1 虞夏时期大洪水及治水的真实性14-18
- 1.1.1 文献相关记载14-15
- 1.1.2 学者认识15-17
- 1.1.3 考古新证据及甲骨文字证据17
- 1.1.4 结论17-18
- 1.2 洪水的治理与夏朝的建立18-26
- 1.2.1 虞夏时期对洪水的治理18-21
- 1.2.2 再看鲧失于“堵”而禹成于“疏导”21-22
- 1.2.3 治水的成功与夏朝的建立22-26
- 第二章 夏兴起与发展的环境因素26-38
- 2.1 文明在中原地区得到突破的环境因素26-28
- 2.1.1 各地文化由盛而衰26-27
- 2.1.2 文明诞生在中原的环境因素27-28
- 2.2 夏人对河洛地区的选择28-31
- 2.2.1 夏王朝中心统治区在河洛地区28-30
- 2.2.2 夏人选择河洛地区的地理环境因素30-31
- 2.3 降丘宅土:夏人对地形的选择31-38
- 2.3.1 从“择丘陵而处之”到“降丘宅土”31-34
- 2.3.2 “降丘宅土”原因探析34-38
- 第三章 气候变迁与夏朝的衰亡38-48
- 3.1 从“洪水茫茫”到“伊洛竭而夏亡”:夏末气候干旱化加剧38-41
- 3.1.1 文献所反映的夏末气候的干旱化38
- 3.1.2 “后羿射日”所反映的夏代气候干旱化信息38-40
- 3.1.3 商人南迁侧面反映了夏末气候的干旱化40-41
- 3.1.4 商初气候干旱的延续41
- 3.2 考古资料及相关学科所反映的夏末气候变迁证据41-45
- 3.2.1 考古资料所透露的夏末气候干旱化信息41-42
- 3.2.2 相关学科所反映的夏末气候干旱化证据42-45
- 3.3 气候变迁与夏朝的衰亡45-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目录49-54
- 附录 A 论文插图索引54-55
-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55-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酉生;略论二里头遗址的文化性质——兼与《中国文明与国家探源的思考》等文商榷[J];东南文化;2003年03期
2 夏正楷,杨晓燕;我国北方4 ka B.P.前后异常洪水事件的初步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3年06期
3 吴文祥,葛全胜;夏朝前夕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及大禹治水真相[J];第四纪研究;2005年06期
4 夏正楷,杨晓燕,叶茂林;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J];科学通报;2003年11期
5 崔建新,周尚哲;4000a前中国洪水与文化的探讨[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6 王绍武;夏朝立国前后的气候突变与中华文明的诞生[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5年01期
7 王星光;中国全新世大暖期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文明[J];史学月刊;2005年04期
8 钱耀鹏;尧舜禅让的时代契机与历史真实──中国古代国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线索[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5期
9 蓝勇;从天地生综合研究角度看中华文明东移南迁的原因[J];学术研究;1995年06期
10 周昆叔;黄土高原 华夏之根[J];中原文物;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5933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93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