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湘西地区政治军事制度的变迁
本文关键词:清代湘西地区政治军事制度的变迁
【摘要】: 本论文所论述的湘西地区,在清代是指包括乾州、永绥、凤凰、古丈坪四厅和泸溪、保靖、永顺、龙山、桑植、永定六县的一个行政区域。它地处湖南西北,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区内居住着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众多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湘西地区一直不为外人所知,这里的土著民族被中原王朝称之为“蛮”。元朝时,湘西地区开始实行土司制,主要存在着永顺、保靖、桑植等土司。明朝建立后,在湘西地区,并没有改变土司制,只是在湘西地区设置一些卫所,用来控制和监督土司。 在清代,湘西地区发生了改土归流、苗民起义等众多历史事件,导致湘西的面貌得到了巨大的改变,政治制度和军事制度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 清初,湘西地区仍然沿用土司制,卫所也没有发生改变。康熙年间,湘西地区的南部开始进行改土归流,一些小的土司和卫所被废除,建立了厅,用流官取代了土官。并设立许多军事机构,用来防止和镇压当地苗民的叛乱。到雍正年间,湘西地区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开始实行,永顺、保靖、桑植等土司先后被裁,建立县制。由于卫所失去了监督的对象,也随之被废,也建立县。接着,政府在各县开始实施保甲制,清查户口。在军事制度上,土司的土军和卫所的军户都被废除了,政府在湘西地区设立了镇、协、营许多军事机构,又在每个县下面设置了许多汛塘,遍布乡里。最后,湘西地区共驻扎大约10000名军人,形成一个完备的军事防备体系,用来监督人民叛乱和维护地方安全。 由于改土归流后,湘西南部的苗族地区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一些汉族移民开始掠夺苗民的土地,致使许多苗族人民丧失土地,衣食无着。同时,进入苗族地区的官员、兵丁、差役任意欺压凌辱和敲诈勒索苗民,致使苗族人民的生活困苦无比、难以生存。于是,乾隆六十年(1795),湘西地区爆发了声势浩大的苗民起义,攻占众多城镇。清政府被迫从邻近各省调来10多万军队,历时2年,才最终把苗民起义镇压下去。 苗民起义后,湘西的南部地区破坏非常严重,民族关系紧张。清政府为了安抚苗疆,缓和民族关系,恢复和重建湘西地区的社会秩序,进行一系列政治、军事制度的改革。首先是设立苗官,以苗治苗,给予苗民一定的自治权力。其次是重新划分苗汉界限,修建边墙,将边墙外的汉民村落全部迁入边墙内安置。再次是实行屯田,建立屯兵、练勇和苗兵等地方军队,维护地方稳定。通过这些善后措施,湘西南部地区民族关系逐渐转好,社会也日益安定,并开始慢慢地融入到汉文化当中。 总之,本论文试图通过分析湘西地区政治军事制度在清代的发展变化,探讨在这种变化过程中的地区差异和民族关系,尽可能的复原出湘西在清代的真实面貌。
【关键词】:清代 湘西地区 政治制度 军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E295.2;K24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前言10-13
- 一、研究旨趣与意义10
- 二、研究范围10
- 三、研究现状分析10-11
- 四、章节结构设置11-13
- 第一章 湘西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和民族分布状况13-25
- 第一节 湘西地区的地理环境13-15
- 第二节 清代以前湘西地区的历史沿革15-25
- 一、土家族的族源、形成时间20-22
- 二、苗族的族源和形成时间22-23
- 三、湘西的各民族分布情况23-25
- 第二章 清初湘西地区的政治军事制度25-34
- 第一节 清初湘西地区的政治制度25-29
- 第二节 清初湘西地区的军事制度29-34
- 一、土司的军事制度29-30
- 二、卫所的军事制度30-32
- 三、苗疆边墙的存在32-34
- 第三章 改土归流后湘西地区政治军事制度的变化34-44
- 第一节 改土归流的过程34-38
- 一、生苗地区34-35
- 二、土司地区35-36
- 三、卫所地区36-38
- 第二节 改土归流后政治制度的变化38-41
- 一、行政制度的建立38-39
- 二、保甲制的推行39-41
- 第三节 改土归流后军事制度的变化41-44
- 第四章 苗民起义后湘西地区政治军事制度的变化44-55
- 第一节 苗民起义的过程44-46
- 第二节 苗民起义后湘西地区政治制度的变化46-49
- 一、善后章程的制定46-47
- 二、地方行政体制47
- 三、民苗土地界址47-48
- 四、屯田制度48-49
- 第三节 苗民起义后湘西地区军事制度的变化49-55
- 一、军事机构49-52
- 二、边墙的修建52-53
- 三、地方武装的建立53-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62
- 致谢62-6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进;;清代司法文书“通行”功效考[J];兰台世界;2011年13期
2 黄延廷;;清代刑事司法中的比附[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3 姚志伟;;清代妇女抱告探析[J];法学杂志;2011年08期
4 黄莉莉;;科举制末期西学的立足和发展研究[J];科技资讯;2011年19期
5 魏道明;;清代的宫刑[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6 闫文博;;清代仓储亏空的官吏赔补制度[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李麒;;观念、制度与技术:从水案透视清代地方司法——以山西河东水利碑刻为中心的讨论[J];政法论坛;2011年05期
8 龙山;;论清代秋审制度运行机制特点[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刘振宇;;清代黔东南苗族社会变迁与民间纠纷解决——以文斗寨解纷文书为研究对象[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姚志伟;;讼累与清代司法的伤害功能——对传统无讼观的反思[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洁;万芳;;清代中西医汇通丛书研究初探[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卢银兰;;清代广东番禺人陈璞与中医[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龙京沙;郭立格;;湘西里耶出土秦“半两”钱初探[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七期[C];2008年
4 蔡克荣;;清代书院的经费运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郑再明;;湘西地区不同类型草地利用的探索[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涂先德;;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强力推进大湘西地区油菜产业开发[A];湖南省农业系统工程学会2005年年会暨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汤品森;;湘西开发中推进城镇化的思路与对策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的城乡规划——2005年全省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集[C];2005年
8 陈文光;彭世良;化锐;;湘西的台地峡谷地貌景观及旅游开发[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蒋才芳;王兆峰;;湘西地区开发与湖南西部生态经济建设探析[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柳德新 实习生 崔彪;空前的机遇崭新的思路[N];湖南日报;2004年
2 记者 张斌;以项目助推湘西地区开发[N];湖南日报;2009年
3 记者 唐婷;坚决做好对口援建工作 推动湘西地区又好又快发展[N];湖南日报;2010年
4 记者 饶爱玲;加大扶持力度 稳步推进湘西地区开发[N];永州日报;2011年
5 记者 唐婷;坚定不移推进湘西地区开发[N];湖南日报;2010年
6 实习生 徐静 记者 朱定;湘西地区31个特聘专家岗位虚席揽贤[N];湖南日报;2006年
7 记者向春秀;以项目投资为抓手 推进湘西地区开发[N];团结报;2009年
8 傅岳平 光明;湖南首批31个特聘专家岗位招贤[N];中国人事报;2006年
9 麻峻;周边大经济战略的现实意义[N];团结报;2010年
10 洪一树;清代“大观园”宏琳厝[N];中国旅游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金燕;清代文言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刘晓U,
本文编号:593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9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