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前期江西明遗民社会交往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前期江西明遗民社会交往研究
【摘要】: 明遗民作为出现在明清易代之际的独特士人群体,有其独有的存在价值。本文从地方史的视野出发,考察江西明遗民的的社会交往,通过对其社会交往方式、社会交往对象、社会交往态度的微观剖析,意欲反映明遗民的文化特质及其与清前期社会的互动。清初面对破碎家国,于浓浓血色之中,明遗民隐居逃名,以读书著述、讲学授徒以终。遗民将自己严格界定于王朝体制之外,不与当道交接,原因是出于道义;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明遗民的交往空间不断扩大。从游历到游幕,遗民的志向渐有变化,同样也有道义的原因。明遗民以存道自励,但随着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面对清朝统治者对道统的日益尊崇,对士人的刻意笼络,明遗民陷入文化困境之中。一方面,异族征服、屠戮压迫的记忆犹存。无论清政权的政策如何调整,满族不会主动取消对汉族的统治优势与民族压制。强烈的文化自觉使遗民无法坦然面对异族的统治;另一方面民生发展,政治清明的现实又时时拷问着遗民的政治关怀。清朝统治政策的不断调整,使得明遗民的存在基础渐失,最终只能消失在时间之中。然而,在他们存在的那段时间,他们的作用是清晰的。清初四十年,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用性命存续着中华文化,彰显了士人群体的力量。正是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促成了清朝统治者的政策调整。这正是本文展现江西明遗民社会交往的目的之所在。
【关键词】:明遗民 清前期 江西 社会交往 文化困境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9
【目录】:
- 内容摘要3-4
- Abstract4-6
- 第1章 绪论6-14
-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6-8
- 1.2 学术史回顾8-14
- 第2章 易代之际的江西社会14-27
- 2.1 明清易代之际的社会震荡14-22
- 2.2 江西的抗清22-26
- 2.3 小结26-27
- 第3章 江西明遗民群体的形成27-40
- 3.1 明遗民群体的形成27-32
- 3.2 江西的明遗民群体32-39
- 3.3 小结39-40
- 第4章 江西明遗民社会交往的主要方式40-59
- 4.1 遗民归隐—不交接40-44
- 4.2 遗民的读书著述与讲学44-50
- 4.3 遗民出游50-59
- 第5章 遗民社会交往的典型分析59-66
- 5.1 遗民逃禅与社会交往59-62
- 5.2 遗民治生与社会交往62-66
- 第6章 结语66-68
- 致谢68-69
- 参考文献69-74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伟;;清代田赋蠲缓研究之回顾与反思[J];历史档案;2011年03期
2 周林;张法瑞;;清前期广东皇木采办[J];岭南文史;2011年02期
3 刘永连;;从吧国公堂《公案簿》看清前期巴达维亚与中国的经济往来[J];海交史研究;2006年01期
4 夏勇;;明遗民周岐事迹探微[J];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03期
5 刘一楠;;历史与价值的飘荡:从士大夫遗民到精英移民[J];绿叶;2011年06期
6 王文荣;;一部鲜为人知的明遗民诗社总集——《顽潭诗话》[J];兰台世界;2011年19期
7 李昕;;王世襄:明式家具里“玩”和“学”[J];城市住宅;2011年08期
8 ;胡建中·清代皇家武备(之二) 渠道广开,源续不断——清宫兵器的来源[J];紫禁城;2011年05期
9 黄凡;;清前期耶稣会士的活动与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10 王卓华;;邓汉仪事迹考略[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试论清前期清政府对制钱的政府性管制[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2 宁生;;《皇明遗民传》朱文瑜传辨析[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3 韦祖辉;;明遗民东渡述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三辑)[C];1985年
4 南炳文;;明朝遗民李世熊生平事迹五考[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5 吴建雍;;清前期榷关及其管理制度[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6 任道斌;;浙江明遗民渡日画家活动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7 姚蓉;;略论明清易代之际“弃诸生”现象[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8 史革新;;清前期理学平议[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9 吴建雍;;清前期的紫禁城[A];《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C];2006年
10 孙文良;;清前期满族文化发展的趋势[A];满学研究(第一辑)[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日根;论清前期海洋管理政策对台湾发展的影响[N];团结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浦建平;屯堡:苗岭上最后的“大明遗民”[N];文汇报;2003年
3 赵云田;清前期文化的时代特征[N];光明日报;2000年
4 毛佩琦;从明中后期到清前期[N];天津日报;2008年
5 汪学群;清前期的学术思想论争[N];光明日报;2000年
6 袁志成;元遗民的诗意和悲伤[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本版编辑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 薛若琳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 安葵 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 蔡欣欣 中共太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范世康;新编晋剧《傅山进京》 献给傅山诞辰400周年[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廖晓晴;清初著名爱国文化流人——函可和尚[N];团结报;2010年
9 吴承学;还原历史语境 接近历史真相[N];人民政协报;2003年
10 工行北分 张心宁;欧元 回调有限[N];证券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可非;清初东渡明遗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吴增礼;清初江南遗民生存境况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傅阳华;明遗民画家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霞;清前期督抚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唐伟华;清前期广州涉外司法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何宇;清前期中日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唐桂艳;清代山gq刻书史(一)[D];山东大学;2011年
9 费驰;清代东北商埠与社会变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邹建达;清前期云南的督抚、道制与边疆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敏;清前期江西明遗民社会交往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王志邦;清前期铁业的初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蔡振芳;以“游”为常态[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肖承福;清前期西洋音乐在华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刘煜;不“仕”之士:[D];厦门大学;2001年
6 钱苏青;清前期思想控制之法律问题论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强;清前期女性犯罪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杨丹;清前期潮州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研究(1644-1795)[D];暨南大学;2010年
9 张晓梅;清前期泉州府列女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魏霞;传统中的抗争——清前期广东女性角色探析[D];暨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95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595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