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海禁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06:01
本文关键词:明代海禁政策研究
【摘要】: 本文采用叙议结合的史论方法,以时间为序,分明前期、明中期、明后期三个阶段进行论述。以每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帝王采取的海禁政策为主线,通过分析不同时期海禁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政治形势、社会经济背景、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以及帝王的为政禀赋等,意在揭示明王朝从洪武到崇祯260余年间不同时期统治者对待海禁的态度、制定的政策、采取的相关措施,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考察分析了明代前期(洪武—永乐)海禁政策的确立、演化及影响。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面临的是经济残破、社会动荡的严峻局面。他采取的对外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极力发展与周边诸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发展官方往来;另一方面对民间交往则严加禁止,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正式宣布“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标志着海禁作为明王朝的一项基本国策正式确立,并被后世作为“祖训”而遵从。明成祖朱棣虽对其父朱元璋制定的对外政策做了诸多改革,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海禁,并在永乐年间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盛况,但是其受制于“祖训”,而未能明令废除海禁。 第二章考察分析了明代中期(洪熙—嘉靖)的海禁政策及措施。这段时期跨度较长,历经九朝,每朝当政者对待海禁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洪熙朝—弘治朝时期海禁政策再次强化;正德年间实行抽分制,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海禁逐步废弛;嘉靖年间海禁政策高度强化,以致产生“嘉靖倭患”。 第三章考察分析了明后期(隆庆—崇祯)的海禁政策。鉴于嘉靖年间“倭寇之患”的教训,隆庆皇帝实行了开海政策,对海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隆庆开海促进了海外贸易的活跃和白银的大量内流,国内商品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到天启—崇祯年间,随着明末政治的腐败日甚一日,内忧外患接连不断,海禁政策时松时紧趋于废弛,朝贡贸易也名存实亡,一步步走向瓦解。 结论是,鉴于“海禁”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制定的“祖训”,虽然在具体执行中有松有紧,但是终明一世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敢于明令废除。这种恶例被后来的清王朝所沿袭,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演变成完全封闭的锁国政策,使得中国一步步走向落后。
【关键词】:海禁 朝贡贸易 海外贸易 商品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8
【目录】:
- 内容提要6-7
- ABSTRACT7-9
- 导语9-12
- 第一章 明前期的海禁政策12-30
- 一、洪武时期海禁开始实施并逐渐强化12-19
- 二、永乐时期海禁的松弛19-30
- 第二章 明中期的海禁政策30-42
- 一、洪熙—弘治时期海禁政策再次强化30-32
- 二、正德年间海禁的时松时紧到逐步废弛32-36
- 三、嘉靖年间海禁政策高度强化36-42
- 第三章 明后期的海禁政策42-56
- 一、隆庆时期的开海政策42-46
- 二、隆庆开海对明后期社会经济的影响46-52
- 三、天启—崇祯年间海禁的时松时紧52-56
- 结语56-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7期
2 喻常森;试论朝贡制度的演变[J];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01期
3 晁中辰;;论明代的朝贡贸易[J];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06期
4 陈尚胜;论宣德至弘治时期(1426~1505)明朝对外政策的收缩[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5 陈梧桐;明洪武年间的睦邻外交与海禁[J];史学集刊;1988年02期
6 万明;;论传统文化与明初对外政策[J];史学集刊;1993年01期
7 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J];史学月刊;1993年01期
8 周宇;朱元璋时期海禁政策与对外贸易的发展[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陈尚胜;“闭关”或“开放”类型分析的局限性——近20年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研究述评[J];文史哲;2002年06期
10 陈尚胜;中国传统文化与郑和下西洋[J];文史哲;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654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5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