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河洮岷地区藏族国家认同的建构机制及其特点

发布时间:2017-08-12 22:33

  本文关键词:明代河洮岷地区藏族国家认同的建构机制及其特点


  更多相关文章: 明代 河洮岷 藏族 国家认同 建构


【摘要】:藏族的国家认同既是历史形成的,也是由外在和内在因素相互作用建构起来的。明代,中央政府通过在河洮岷地区实施卫所制度、分封与朝贡、茶马互市等军事、政治、经济政策,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在"国家"政治框架内,藏族群体在民族重构与整合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国家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建构和强化国家认同。从建构过程来看,既有国家权力的强力介入,也有藏族群体的自觉融入。由外在因素的推动最终内化为一种民族自发意识,体现出藏族国家认同的建构机制具有强制性、主动性和自发性的特点。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明代 河洮岷 藏族 国家认同 建构
【基金】:甘肃省高校科研项目:西北民族走廊藏汉杂居区文化生态研究(2013A—123) 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洮岷文化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地位研究(13YD124)
【分类号】:K248;D691.72
【正文快照】: “认同”一词,源于拉丁文“idem”,有“相同”和“同一”之意。当英语吸收这一词汇时,用“identity”或“identification”表达,表示某些事物具有一致性或同一性。在汉语语境中,“认同”是作为翻译而来的现代汉语词汇而使用,强调对某一事物或某一类物质的同一性、相近性及相互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晓龙;;浅论中文语境中的国家认同[J];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06期

2 石维有;;华裔国家认同与泰国1932年立宪革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范育富;;国家认同的话语符号的建构分析——基于“2009年国庆庆典”的象征化意义初探[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年01期

4 刘森林;;焦虑、中国特性与国家认同[J];现代哲学;2012年01期

5 于p,

本文编号:664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64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c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