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丛报》与早期中美文化交流

发布时间:2017-08-18 13:35

  本文关键词:《中国丛报》与早期中美文化交流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丛报》 丛报 早期中美关系 文化交流 文化外交


【摘要】: 1784年美国一艘名叫“中国皇后”号的商船到达广州黄埔港,开创了中美关系的新纪元。直至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的签订,,称为早期的中美关系。在这一历史时期中,中美两国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以进行贸易为主,两国关系基本上是平等的,几乎没有发生正面的主权上的冲突。另外,不容忽视的是,早期的中美文化交流也是当时两国关系的重要内容。《中国丛报》是当时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创办的时间较长,从某些侧面再现了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丛报是当时传教士在中国进行文化传播所利用的重要媒介,也从侧面反映当时美国传教士是怎样利用文化交流达到其国家的政治上的目的的。现就该刊对早期的中美文化交流所发挥的作用和早期中美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其原因阐述本人的观点,概括对早期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国丛报》 丛报 早期中美关系 文化交流 文化外交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引言7-12
  • 1、文化外交的定义7
  • 2、研究的缘起及现实意义7-8
  • 3、论文的分析框架与基本思路8
  • 4、学术史回顾8-12
  • 二、《中国丛报》的概况12-14
  • 三、早期中美文化交流状况14-32
  • (一) 早期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14-16
  • (二) 早期来华的美国传教士简介16-17
  • (三) 早期主要美国传教士的在华活动17-29
  • 1、裨治文与雅裨理的“东来”17-18
  • 2、《中国丛报》的创办及广州基督教会、益智会的成立18-20
  • 3、马礼逊教育会的成立20-21
  • 4、马礼逊学校的建立21-24
  • 5、伯驾与医学传教会24-29
  • (四) 传教士来华与美国社会“东学西渐”的兴起29-32
  • 四、早期中美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32-36
  • 1、政治性32-33
  • 2、冲突性与共融性33-34
  • 3、盲目性34-35
  • 4、独特性35-36
  • 五、浅评《中国丛报》在早期中美文化交流中发挥的作用36-41
  • 1、早期欧美传教士来华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起着桥梁作用36-37
  • 2、《中国丛报》真实地再现了早期中美文化交流的状况37-38
  • 3、推动了“东学西渐”的进程38-39
  • 4、传教士角色的转型与《中国丛报》作用的转变39-41
  • 结语41-42
  • 致谢42-43
  • 参考文献43-47
  • 附录47-51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宝玉何以被误读为女士?——评西方人对《红楼梦》的首次解读[J];齐鲁学刊;2009年01期

2 王燕;;试论《聊斋志异》在西方的最早译介[J];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02期

3 张振明;;跨文化解读中的知识与权力——《中国丛报》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法律形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李浩;美国来华传教士第一人——裨治文[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吴义雄;;《中国丛报》关于中国社会信仰与风习的研究[J];学术研究;2009年09期

6 吴义雄;;《中国丛报》与中国历史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吴义雄;;《中国丛报》与中国语言文字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平保兴;;西方传教士在华编纂第一部英文期刊索引之特点及学术价值[A];2010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戴丽华;《中国丛报》与早期中美文化交流[D];南昌大学;2007年

2 许秋生;卫三畏对中国地理的认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高小淞;基督教传教士来华办报动机辨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94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694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e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