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的文化观析论

发布时间:2017-09-02 21:37

  本文关键词:《吕氏春秋》的文化观析论


  更多相关文章: 《吕氏春秋》 文化观 析论


【摘要】: 综观历代至今众多的《吕氏春秋》(以下简称吕书)的研究著述和成果中,还较少有人对吕书的文化思想(亦即本文所谓之“文化观”)做专门和系统的论述的,相关的观点散见于各处,没有集中和综合。而这种文化思想,涉及到吕书的整体布局、文化价值、学术影响和历史地位等诸多领域。鉴于此,笔者在从古至今有关吕书思想文化的研究著述和成果中,探赜索隐地找寻其文化观的痕迹、理路和规律,,试图运用现代文化学和文化哲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来探讨和解析吕书对先秦各种思想文化的思想、态度和观念。 文章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对历来吕书的研究概况做了简要的总结和分析,指出吕书的研究虽然成果卓著,但亦有缺点和不足,导出本文的研究主题。先是对此一主题的研究范围做出界定,继而对历代至今对吕书的文化思想研究的成果做一综述,在此基础上表明本文设定的结构内容和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预期达成的目标。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吕氏春秋》文化观内涵的界定。要研究吕书的文化观,就要先得对此文化观做一界定,然后在此界定的基础上和范围内探讨吕书的“文化观”。本文的规定是,吕书的“文化观”是指吕书有关思想文化的思想、观点和态度。 第三部分寻绎吕书的此种文化观出现的原因。本文从历史政治的变革和学术文化的迁化两条线索进行了探讨。这两个原因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吕书文化观的内容及特点。由于吕书具有“杂家”的性质,所以其文化观的内容较为庞杂,难以梳理,笔者用了一个处理的方法,就是将其文化观的内容与特点合而论之:以特点为主,内容为辅;以特点为论点,内容为论据,夹叙夹议,史论结合,分别从“黄老为主、兼融诸家、和而不同、多元互补”四个方面做了分析和研究。 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吕书文化观的意旨及其命运。本文从“齐万不同”的文化整合、“采精录异”的文化功能、天人和谐的文化模式、学术治国的文化理想四个方面试着说明了它的意旨;从政治思想和文化哲学两个方面试着分析了吕书遭黜的原因。文化整合、文化功能、文化模式、文化理想、文化哲学几乎都是近现代的语词,但是用它们所包涵的理论来分析吕书这个古代的文化结集,反而似乎有如鱼得水之感。 第六部分对吕书的文化观做了整体的评价,对它的文化观对现实的启示做了总结。
【关键词】:《吕氏春秋》 文化观 析论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K225.0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一、导论8-14
  • (一)、 问题的提出8-9
  • (二)、 研究的现状9-13
  • (三)、 本文的思路与目标13-14
  • 二、《吕氏春秋》文化观的界定14-18
  • (一)、 西方部分学者对“文化”的界定14-15
  • (二)、 中国部分学者对“文化”的界定15-17
  • (三)、 本文的界定17-18
  • 三、《吕氏春秋》文化观产生的背景18-21
  • (一)、 历史政治背景18-19
  • (二)、 学术文化背景19-21
  • 四、《吕氏春秋》文化观的内容及其特点21-36
  • (一)、 黄老为主21-28
  • (二)、 兼融诸家28-30
  • (三)、 和而不同30-33
  • (四)、 多元互补33-36
  • 五、《吕氏春秋》文化观的意旨及其命运36-54
  • (一)、 《吕氏春秋》文化观的意旨36-50
  • (二)、 《吕氏春秋》文化观的命运50-54
  • 六、《吕氏春秋》文化观的评价及其对现实的启示54-68
  • (一)、 《吕氏春秋》文化观的评价54-61
  • (二)、 《吕氏春秋》文化观对现实的启示61-68
  • 主要参考文献68-72
  • 后记72-73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3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荣;《吕氏春秋》与百家合流[D];吉林大学;2010年

2 俞林波;《吕氏春秋》学术思想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小瑜;《吕氏春秋》艺术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晓丹;试论《吕氏春秋》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作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81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81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a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