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隐逸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2 22:02

  本文关键词:元末明初隐逸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元末明初 隐逸 思想 行为


【摘要】: 隐逸是一种针对仕宦而产生的概念与行为,它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士人乃至整个民族的心理都有着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以元明鼎革及明初刑法苛严等为背景,在分析文本的基础上,对该时期的隐逸发展状况进行大致勾画并做出粗浅的分析,以期更加深刻的了解元末明初士人的生存状况,拓展这一时期的研究视野。 本论文绪论部分考察了历代隐逸的流变轨迹,分阶段、分层次地展示不同历史阶段隐逸呈现出的不同风貌,揭橥不同风貌下隐逸的文化蕴涵及其历史动因;梳理了近现代以来有关隐逸的研究;指出了对元末明初隐逸进行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第一章着重探讨了元末明初隐逸兴盛的背景。首先,元末兵戈扰攘的时局和明初以猛治国、刑用重典的政策是这一时期隐逸盛行的社会原因;其次,士人以道自任的精神传统是元末明初隐逸兴盛的思想原因;最后,元政府对文化思想的控制较为松弛和明初尚无系统的文化政策是该时段隐逸兴盛的文化原因。 第二章集中论述了元末明初的隐逸思想。根据士人心性趣味、人生经历等不同,这一时期的隐逸思想大致可分为:“待时而隐”、“抱道以隐”和“适意之隐”三种类型。通过对以上三种类型思想的具体阐述,本章力图展现当时的隐逸思想风貌。 第三章从书画创作、文会雅集、著述讲学和参禅悟道等几方面关注元末明初士人的隐逸行为和活动,以期更完整的论析这一时期隐逸的内蕴。
【关键词】:元末明初 隐逸 思想 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语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7;K24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7
  • 一、隐逸的历史观照6-13
  • 二、近现代研究状况综述13-17
  • 第一章 元末明初隐逸兴盛的背景17-30
  • 第一节 元末兵戈扰攘和明初刑法苛严的社会状况17-23
  • 第二节 儒家传统思想影响下的士人选择23-26
  • 第三节 文化思想控制松弛26-30
  • 第二章 元末明初隐逸思想研究30-39
  • 第一节 待时而隐30-34
  • 第二节 抱道以隐34-37
  • 第三节 适意之隐37-39
  • 第三章 隐逸行为与活动39-59
  • 第一节 隐于书画39-42
  • 第二节 文人雅集42-49
  • 第三节 著书讲学49-55
  • 第四节 参禅悟道55-59
  • 结语59-60
  • 主要参考文献60-63
  • 后记6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巍;论马致远文学作品中的隐逸文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81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781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7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