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玉器所见制度史研究
本文关键词:春秋时期玉器所见制度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春秋时期 玉文化 宗教信仰 礼仪制度 政治功用
【摘要】:中国7000年玉器的发展历程揭示了玉器发展由实用到"神物"再进入制度化的历史,说明玉器已经不是纯粹的物质,而是一步一步走向一种特殊的物质文化体。旧石器晚期先祖发现并使用玉器,使其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使原来仅仅是一种特别性质的石头转化为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从春秋时期玉器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体现的重要作用可初步了解春秋时期我国玉文化的风貌和等级森严的用玉制度。
【作者单位】: 甘肃省博物馆自然部;
【关键词】: 春秋时期 玉文化 宗教信仰 礼仪制度 政治功用
【分类号】:K876.8;K225
【正文快照】: 1笄:簪子,古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弁冕。2tI玉:同·珉mín像玉的石头,似玉的美石。玉器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等级观念、丧葬习俗等关系密切,是任何其他质料的器物所不能比拟的。玉文化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三礼”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蕴慧;;言子的礼学造诣及其对吴地文化的影响[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2 张连伟;;古代寒号虫考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3 许凌虹;《说文》“玉”部字与古代玉文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杨步义;;两千年的距离,相同的尴尬——焦仲卿与李亚平形象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5 李鹏;;《九歌》模式及其诗学意义[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郑迪;;唐代功臣配享制度初探——以唐太宗、唐玄宗两朝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7 孙力;“小康”含义之历史变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赵奉蓉;;《逸周书》物候事象探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庞勃;李炜玮;;论中国丧葬文化中鬼魂迷信的流变[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杨辉;;先秦礼教与乐教之关系及地位变迁考[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立;;四川新都德阳画像砖“交合图”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萧放;;“风俗”论考[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6 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7 田合禄;;孔子对音乐的贡献——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之二[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古志辉;;战略柔性与公司捐赠:关于中国经典管理哲学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9 吴继红;赵璧全;王玲;;绩效管理认知对高校中层干部敬业度影响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博;;唐宋射礼的性质及其变迁——以唐宋射礼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九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娟;汉代画像石的审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华;中山王■墓铜器四题[J];文物春秋;2003年01期
2 孙庆伟;西周玉圭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文物世界;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洪;春秋时期的婚姻状况[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2 李修松;试论春秋时期淮河流域之交通[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3 周书灿;春秋时期“县”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态[J];江海学刊;2003年03期
4 陈筱芳;从《左传》看春秋时期的神正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张卫中;春秋时期的祭祀与政治传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徐杰令;春秋聘问考[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7 骈慧娟;论春秋时期的火灾救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张艳萍;试论春秋尚武之风[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谭黎明;《左传》中所记春秋时期道德观念初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高兵;春秋“流亡婚姻”考述[J];齐鲁学刊;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壣僖,
本文编号:9183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1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