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制科举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4 02:37

  本文关键词:唐代制科举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制科举 科目


【摘要】:唐代的制科举是科举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史学界关于制科举的研究很少,,以往的研究成果也多集中在制科举的制度规定上,对于制科举试策的内容和制科举与政治的关系则少有涉及。本文不仅以制科举的相关规定为研究对象,而且通过分析制科举在安史之乱前后的一系列变化,探讨它与政治的联系以及制科举衰落的原因,以期展示这一制度在唐朝的真实面貌,为推动制科举的研究做一小小的贡献。本文包括绪言和正文部分,正文分为三个章节。 绪言论述了本文选题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重点所在,并对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做了简要的学术回顾。 第一章首先论述了唐代制科举的历史渊源和它的特点。指出制科举承袭了汉代察举制的许多因子,特别是察举制中的特科对制举影响深远。其次,本章分析了制科举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制科举的考试规模高于常科,二是制科举在科目设置和考试时间上的灵活性。 第二章论述了制科举制度的相关规定和内容。其中包括举人的身份与途径、制科举的考试内容、考官与等第、制科举的授官情况。通过对这四方面的分析,尽量将制科举的面貌呈现出来。 第三章论述了制科举在安史之乱前后期的变化以及它在唐后期衰落的原因。安史之乱后制科举的考试规模、举行频率和科目数量都发生明显改变。这种改变是由于外部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政治日益败落使制举失去了发展的外部环境。此外举人在策文中攻击权宦、抨击时政,从而引起了政局的混乱,失去其选拔特殊人才、寻求治国之道的初衷。通过研究外部环境及制举自身的变化,便能理解为何制科举在唐后期逐渐衰落。 文章最后指出制科举的产生、发展以及衰落的过程正是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缩影。
【关键词】:制科举 科目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绪言6-8
  • 第一章 唐代制科举的历史渊源及特点8-16
  • 第一节 制科举的历史渊源8-11
  • 第二节 制科举的特点11-16
  • 第二章 制科举制度的相关规定与内容16-31
  • 第一节 举人的身份与应考途径16-20
  • 第二节 制科举的考试内容20-23
  • 第三节 制科举的考官与等第23-27
  • 第四节 制科举的授官情况27-31
  • 第三章 制科举的变化及其衰落的原因31-55
  • 第一节 制科举规模的变化31-34
  • 第二节 策问内容的变化34-36
  • 第三节 科目及录取标准的变化36-41
  • 第四节 制科举衰落的原因41-55
  • 结语55-56
  • 附表1: 唐代制科举科目及人名表56-61
  • 附表2: 安史之乱前后主要科目统计表61-63
  • 参考文献63-65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清华;樊本富;;唐代制科制度对大学自主选才的启示[J];教育与考试;201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竹青;唐代殿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邢海迎;唐代制科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8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68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b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