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时期朝廷对漕运体制的管控与维系
本文关键词:中晚唐时期朝廷对漕运体制的管控与维系
【摘要】:唐朝步入政治安定、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后,以长安为首的关中地区,生活着数百万的民众。维持数百万人的口粮和生计,单靠关中物产远不能及,必须依靠漕运外调物资粮食来维持。文章对中晚唐各个时期政府对漕路的争夺、管控、经营及维护等重大政策、举措进行了论述和剖析,以资借鉴。
【作者单位】: 陕西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中晚唐 运河漕运 江汉漕运 管控 维系
【分类号】:K242
【正文快照】: 钱粮、赋税、物资的供应,是统治阶级生存的基础,也是王朝政权维系、国家机器运行的保障。有唐一代,京城长安以及作为京畿地区的关中,政治地位、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正因如此,长安及京畿周围驻扎着大量的军队来拱卫政权、维护统治;同时长安作为当时的国际化大都市,既存在着数量庞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卓;唐玄宗至宪宗时期江汉漕运战略地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荣盛;唐代江淮漕运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1998年03期
2 陈建林;略论张巡领导的雍睢保卫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曾代伟;元和削平藩镇淮西述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4 张晓东;;秦汉江汉漕运的演进及其历史价值[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5 黄盛璋;历史上黄、渭与江、汉间水陆联系的沟通及其贡献[J];地理学报;1962年04期
6 邹逸麟;略论历史上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7 杨海民;唐代粮食物流活动中的仓廪系统研究[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潘孝伟;;唐王朝阻遏安史南下江淮和江汉获胜的原因[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9 王力平;唐后期淮颍(蔡)水运的利用与影响[J];河北学刊;1991年02期
10 徐志斌;;论唐代傥骆道的特点与价值[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任士英;唐玄、肃之际中枢政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晓东;汉唐漕运与军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达志;唐代后期藩镇与州之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朱德军;唐代中原藩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晓娥;唐代荆南地区历史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维才;唐朝粮食问题若干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王学会;唐肃宗至唐宪宗时期的山南东道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莉雅;唐代荆州政治经济变迁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文军,李旭东;中晚唐南北治政比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陈洪英;唐代社会经济转型与中晚唐遇仙小说新变[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3 李鑫;;《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7年10期
4 刘艳萍;;中晚唐冶游狎妓之风与艳诗创作[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李淑杰;徐祝林;;中晚唐民生诗价值取向透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6 景遐东;;中晚唐文士隐居江南之风及其影响[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韩春平;;中晚唐幕府文人交游与创作的政治功利性——以河东府、河中府为例[J];船山学刊;2007年04期
8 刘艳萍;;中晚唐道教对艳诗创作的影响[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李小荣;;唐豪侠小说的兴盛与中晚唐社会现象[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刘青海;;试论中晚唐七绝的发展趋势:徒诗艺术的扩张和深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和平;;中晚唐钱重物轻问题和估法[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2 齐勇锋;;中晚唐赋入“止于江南八道”说辨疑[A];唐史论丛(第二辑)[C];198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叶帮义;中晚唐文学中的“小人物”[N];光明日报;2008年
2 詹福瑞;身陷困顿,不失寒士风采[N];光明日报;2007年
3 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 左洪涛;安史之乱前后唐人审美习俗流变论略[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巍;中晚唐经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黄阳兴;咒语、图象与法术[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秋芳;中晚唐悼妓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玉珍;论中晚唐赋的创作及其价值[D];内蒙古大学;2004年
3 胡洋;中晚唐涉商诗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贺叶平;中晚唐干谒散文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丽;中晚唐袁州科举繁荣文化探因[D];南昌大学;2012年
6 钟维学;中晚唐文人巴蜀旅游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陈雷雷;中晚唐江西籍诗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陈景春;文化视野中的中晚唐袁州诗文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孙海亮;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盐价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10 毛德胜;论中晚唐咏史诗[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68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968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