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1911年东北大鼠疫与哈尔滨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
发布时间:2017-11-18 09:33
本文关键词:1910~1911年东北大鼠疫与哈尔滨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
【摘要】:本文所述鼠疫指1910~1911年间发生在东北数省区,波及关内,对人民生命、财产及整个社会危害巨大的东北大鼠疫。国际上把对鼠疫等一些传染病的防治称为“第一次卫生革命”。发生于20世纪初的东北大鼠疫拉开了中国“第一次卫生革命”的序幕,奠定了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雏形。这次鼠疫影响深远,在公共卫生史上的地位不亚于政治史上“辛亥革命”。不仅是我们国家公共卫生的起点,更奠定了中国近代科学防疫的基础。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哈尔滨被确定为中东铁路的中心枢纽,当鼠疫病菌沿着铁路一路南下至哈尔滨后,哈尔滨成为了此次鼠疫的重灾区。鼠疫疫情严重威胁到哈尔滨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哈尔滨在伍连德的领导下,在疫情预警、医疗救助、习俗改良等方面实行了切实有效的防疫措施,相关防疫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防疫体系的初步建立,万国鼠疫会议的召开等,为此次鼠疫灾难的防控增加了许多亮点,也是此次灾难特别值得研究的价值所在。本文就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对此次东北大鼠疫的基本情况进行概括描述,此次疫死者在区域及行业上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鼠疫对哈尔滨地区的影响方面利用《远东报》记载内容加以充实。其次,详细叙述并分析哈尔滨地区鼠疫蔓延的自身原因,着重描写部分传统生活习惯与习俗在疫情中的阻碍作用。再次,阐述“西医东渐”对人民公共卫生观念和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推动作用,广泛开展的民间自救运动更是抗击鼠疫的又一助力。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论述部分,1910~1911年鼠疫催生了哈尔滨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开启了哈尔滨这座城市公共卫生体系方面的建设。从当时政府到各个社会团体再到平民百姓,在物质方面、制度方面和思想理念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以巨大的代价完成了哈尔滨公共卫生由“村”到“城”的转变。此外,民间广泛开展的自救运动揭开官民共同防疫的新篇章。最后,中国政府主持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万国鼠疫会议,记述会议对哈尔滨城市的积极影响,突出中国在近代科学防疫事业上做出的贡献。万国鼠疫会议肯定了中国在这次鼠疫防治中取得的成绩,通过了国际通行的防疫法规,认定了它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有利于相关法规在中国式导入,更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科学和政治上的地位。研究历史上发生的鼠疫灾难及应对灾难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代防疫工作和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1910~1911年东北大鼠疫对哈尔滨之间关系的梳理,用社会史理论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探析鼠疫对哈尔滨公共卫生体系建立的积极影响,更有利于哈尔滨城市公共卫生事业以后的进步与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252;R51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世界公共卫生联盟国际大会闭幕 大会向全球发出《行动呼吁书》[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年11期
2 董建荣;我国21世纪的公共卫生问题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年02期
3 陆荣柱,姜庆五,陈自强;美国建设21世纪公共卫生体系的十项原则介绍[J];中国公共卫生;2001年02期
4 杨R,
本文编号:1199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9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