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抗战史研究与日方资料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中共抗战史研究与日方资料的运用
【摘要】:通过回顾以往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日本方面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开始观察并分析中共的情况了。他们当时不仅加以研究,还留下了大批可供参考的重要史料。对此,我国学界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开始进行参考运用,但至今仍为数不多,尚有不少情报档案未被翻译出版。在此背景之下,今年即将编译上市的《日本外务省涉华档案》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遗憾,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国际视野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13@ZH028)
【分类号】:K265
【正文快照】: 对于史学研究来说,发掘并运用各类历史文献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在抗战史研究领域,为了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本貌,大量参考使用海外资料并使之与国内史料形成比照,也是颇为必要的一环。特别是对日本资料的灵活运用尤显重要。一、日本方面对中共的观察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华 ,林代昭;台港和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1982年01期
2 李德民;论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日军军事进攻重点的转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注洪;;八十年代国外对中共党史的研究[J];北京党史;1990年03期
2 杨均华;刘吉发;;全球化背景下中日韩自由贸易问题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7年10期
3 王家榜;;浅议日本“南进”与泰国的“防守型”外交[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年11期
4 谢辉元;;新时期以来中共党史学科理论的重建与进步[J];北京党史;2014年06期
5 祝曙光;;也谈“九·一八事变”的后果[J];江汉论坛;2009年09期
6 武加福;;胡华与中共党史研究[J];世纪桥;2011年04期
7 黄双双;;近代日本知识分子与侵略理论——以三木清为例[J];抗战史料研究;2012年02期
8 吕延晨;刘肖岩;;日本情报文化形成的深层原因探析[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张智慧;;1930年代初期上海的日侨社会研究——以一·二八事变为中心[J];军事历史研究;2015年01期
10 肖立辉;抗日战争期间的日本侵华政策综述[J];日本问题研究;200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云翠;日本陆军派阀与战略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唐彦林;东亚秩序变迁中的中国角色转换[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刘永生;《申报》的对日舆论研究(1931.9~1937.12)[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武向平;日本对德政策研究(1936-1941)[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左世元;近代中国政派、政要之对日态度及策略研究(1915-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姚春海;日本总体战体制形成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李海涛;近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研究(1840~1927)[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卜凤坤;北洋政府条约研究会修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20世纪20年代“门户开放”原则下的美国对华政策[D];苏州大学;2010年
2 周雅峰;从中俄密约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日、清三角关系[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金江平;原敬内阁的外交政策[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光伟;明治时期日本扩张思想溯源[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廖双波;罗斯福政府时期的美国东北亚政策研究(1933-1941)[D];黑龙江大学;2011年
6 周彦宇;日本“南进政策”原因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朴贞花;中日关系制约因素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8 张美兰;日本天皇制及其政治作用[D];延边大学;2007年
9 郭莹莹;日苏张鼓峰事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杨蕾;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时期的都市计划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读者通讯[J];世界知识;1936年01期
2 陈铁健;日本政府掩盖大岛町和王希天血案的真相[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3 大来佐武郎,张丹;有泽先生与我[J];日本问题;1988年04期
4 彭敦文;“道义外交”与国民政府对日外交策略[J];民国档案;2004年03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拯宇;朝外务省就美道歉表态[N];人民日报;2000年
2 ;朝鲜再呼吁签和平协定[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记者 李拯宇;朝外务省就美国的道歉表态[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本报东京特约记者 马玉安;丑闻迭出 外务省滋生腐败 内部整改 人事制度要动刀[N];中华工商时报;2001年
5 记者 赵展;朝鲜外务省说将无条件参加六方会谈[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本报驻东京记者 陈志江;日本外务省面临“大手术”[N];光明日报;2002年
7 于盟;日本新大使 难有大作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8 记者 刘赞;日本外相暗示存在日美核密约[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江文;日本政治作秀何时休[N];光明日报;2002年
10 记者 王大军;松尾敛财丢乌纱[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颜志雄;日本领事保护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199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199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