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的再发现:抗战时期中国朝野对“中华民族”的讨论
本文关键词:民族主义的再发现:抗战时期中国朝野对“中华民族”的讨论 出处:《近代史研究》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主义 米内山庸夫 傅斯年 顾颉刚 《中国之命运》
【摘要】: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出现与"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密切相关。此词在清末由梁启超首先提出,至孙中山的"五族共和"说而确立,清末民初可谓"中华民族"观念的创生期。至20世纪20—40年代,受到中日战争的影响,"中华民族"的讨论再度勃兴。本文阐述抗战时期中国朝野(指政治与学术精英)对于"中华民族"的讨论,析论其国际背景、内涵与意义。抗战时"中华民族"之讨论一方面引发内部之分歧、权力的斗争,另一方面该观念所造成之凝聚性,则有效地团结人心,共赴国难。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modern Chinese national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cept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ich was first proposed by Liang Qichao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was established by the theory of "five ethnic republics" put forward by Sun Zhongsha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creation period of the concept of "Chinese nation". Until 20th century, it was influenced by the Sino-Japanese war. The discus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booming again.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discus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opposition (referring to the political and academic elite)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analyzes its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The discus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on the one hand, led to internal differences and power struggl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hesion caused by this idea, it effectively United the people and went to the national disaster.
【分类号】:K265
【正文快照】: 一、前言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包含对于“中国”所具有的民族、人种、国家与文化之认同。此一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概念的创造、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中华民族”不是一个本质性的信仰或意义确定的认同对象,而是一个经由辩论之激荡而衍生、变化的过程;同时,“民族”与“国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野;;蒋介石关于“中国之命运”的命题与国共的两个口号[J];历史研究;2008年04期
2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J];民族研究;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朋利;;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综述[J];民族论坛;2016年10期
2 刘平;郑大华;;新世纪以来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述评[J];广东社会科学;2016年06期
3 郑大华;;论孙中山的中华民族复兴思想及其历史地位[J];教学与研究;2016年10期
4 吝秀云;龚丽红;;民族复兴战略的当代意义及其反思[J];中外企业家;2016年22期
5 黄克武;;民族主义的再发现:抗战时期中国朝野对“中华民族”的讨论[J];近代史研究;2016年04期
6 雷秦阳;;浅析民族主义思潮对当代中国的影响[J];山西青年;2016年10期
7 简爱;;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J];中国民族博览;2016年03期
8 罗衍军;;抗战时期的生产动员与乡村社会整合:以山东为中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9 王梦雅;;浅论抗战转折期敌我双方的“民族主义”宣传斗争——以1942年《中国漫画》和《抗建通俗画刊》为中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10 王丽华;;中华民族认同意识的空前觉醒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动力[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大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建构及其过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郑大华;;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来源及形成[J];浙江学刊;2007年01期
3 郑大华;;“九一八”后的民族复兴思潮[J];学术月刊;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俐娜;;从《上游集》看抗战时期顾颉刚的学术活动及思想[J];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03期
2 王广州;;顾颉刚的不能之爱与天人之战[J];读书;2008年12期
3 伊人;;对顾颉刚我心怀敬意[J];编辑学刊;2011年04期
4 宗亮;;顾颉刚与李晋华的学术情谊[J];博览群书;2012年07期
5 汪洪亮;;顾颉刚与民国时期的边政研究[J];齐鲁学刊;2013年01期
6 孙U,
本文编号:1400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400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