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枪兵”到铁血雄师:抗战时期川军战斗力提升和形象改变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8-01-15 10:37

  本文关键词:从“双枪兵”到铁血雄师:抗战时期川军战斗力提升和形象改变的原因 出处:《天府新论》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抗日战争 川军 民族意识 爱国主义 民族大义


【摘要】:在长达20余年的军阀混战中,川军各部人数虽众,但纪律极差,战斗力极弱,被世人称之为烟枪和步枪并有的"双枪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数十万川军以贫弱之师和简陋的武器与装配着先进武器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战斗,虽然牺牲惨重,但是川军将士视死如归,有着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故而在历次大会战中,战绩卓著,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成为人所称道的铁血之师。川军之所以能够出现这种巨大的转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四川历史文化和川人性格,保路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川军将领的转变和表率以及川军家属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Abstract]:In the 20 years of the warlords, the Sichuan although the number of people, but the discipline is poor, fighting capacity is very weak, dubbed the "guns and rifles and some foreign soldiers. After the outbreak of Anti Japanese War,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Sichuan in a meager division and crude weapons and equipped with advanced weapons of Japanese aggression in the eight years of fighting, although casualties, but Sichuan Army soldiers have to death, heroism, and war in the previous congress, distinguished, given a heavy blow to the Japanese invaders, become known the iron blood division. Joseph was able to appear such a huge change, the reason is in many aspects,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atriotic tradi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ichuan and Sichuan people character, influence and protection movement in the Anti Japanese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aspects of change and to lead Chuanjun General Joseph and family member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城市通史”(编号:12AZD083) 四川省政府重大项目“四川抗战历史文献编纂”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K265
【正文快照】: 抗战爆发后,相继有6个集团军约40余万川军将士和300多万新兵出川参加抗日战争,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篇章,其历史地位和贡献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数十年来,有关川军抗战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与川军的贡献相比仍显不足,其中,关于抗战时期川军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章慕荣;;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陆军武器装备建设之考察[J];抗日战争研究;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又专;吴丹妮;;各为其功 筚路蓝缕——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郭昭昭;;派系斗争视野下的“1935年刺汪案”[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刘灿华;;吏治腐败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败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李永忠;;浅析费孝通“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华民族凝聚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5 谢丽霞;王逍;;浅析中国蛇郎故事的文化意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1期

6 陈雷;国民党“中政会”:1924-1928[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施云;;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民族意识觉醒与中华民族团结[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8 李联;;清初统治者民族心理探求[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马戎;关于民族研究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马戎;论中国的民族社会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阿平;;肃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学研究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发展中的地位[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周大鸣;;侨胞与族群边界的维持(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族群交往与宗教共处”社会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萧健玲;;论叶挺独立团开创的铁军精神[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4 梁汝森;;铁军精神今犹在 八荣八耻再生辉[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5 刘希;;法律:一种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文化——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法律保护诸问题的法律人类学分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何成学;;关于陆荣廷与龙州问题的研究[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周中坚;;广西近代化进程中的老桂系时期(1912-1924)[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林家有;;论孙中山的大中华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黄向春;;“闽越”概念与福建地域文化研究[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雷弯山;;数字化时代畲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实践理性合理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巍巍;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长职能研究(1928-1937)[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贺琳凯;新中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互动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6 王伟;索伦鄂温克宗教信仰:仪式、象征与解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豆海锋;长江中游地区商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艳雁;达斡尔族舞蹈的流变与传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覃志鹏;广西民族自治地方成立逢十周年庆典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包国娟;从城镇化过程中居住格局的变化看民族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春荣;U厮Up政权民族关系初探[D];烟台大学;2010年

7 李尚奎;133团九连维吾尔族文化变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黄明波;方言电视·地域文化·涉台传播[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方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D];云南大学;2010年

10 赵瀛;市场化过程中企业员工认同特征的变动与继承[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徐乃力;抗战时期国军兵员的补充与素质的变化[J];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03期

2 黄立人 ,张有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兵器工业内迁初论[J];历史档案;199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同兵;;民族大义怎戏说:以太虚民族国家观为视角[J];电影评介;2006年14期

2 严家炎 ,刘为民;亲情·乡情·民族大义——台湾小说家张放《泪洒相思地》解读[J];小说评论;1992年03期

3 魏文哲;华夷之分与君臣大义——中国古代民族观蠡测[J];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04期

4 刘殿彩;;同仇敌忾卫主权[J];中华魂;2012年21期

5 ;友朋赠答[J];贵州文史丛刊;2005年01期

6 禾刀;;“灰色上海”的文人万象[J];南风窗;2012年25期

7 蒋绪春;;关东热血救国殇(外二首)[J];参花;2014年01期

8 罗愈中;;丰富多彩的将帅诗[J];龙门阵;2005年10期

9 邵永强;;感恩祖国[J];词刊;2006年11期

10 郑高菽;文坛岂能无忠奸[J];前进论坛;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可;;抗战时期华侨航空救国述略[A];纪念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建龙;扎西才让:站在民族大义反面就是笑柄[N];西部时报;2013年

2 曹学义 工程大学军事基础教育学院;用真情书写民族大义[N];人民武警报;2014年

3 刘敏威 江苏省江阴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从心灵出发,,方能抵达心灵[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陈星;彰显民族大义 不论江湖庙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孙丛丛;以独特视角演绎小人物的民族大义[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陈欣然 徐德明 吴帆 见习记者 柳艳芳;祭民族英烈 树报国大志[N];天津教育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甘文瑾;《谷穗黄了》:民族大义战胜一切[N];中国电影报;2005年

8 郭震海;先锋是党员永远的行动指令[N];人民日报;2011年

9 记者 任成琦;两岸在民族大义面前应超越分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

10 王珏麟;民族实业多面耕耘 胸怀格局民族大义(中)[N];中国保险报;2013年



本文编号:1427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427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f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