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之转变:以抗战时期动员西康彝族修筑乐西公路为中心的讨论
本文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西康 彝族 乐西公路 出处:《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维护"五族"的民族政治结构,对西南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代表争取民族权利和民族地位的运动未予以积极回应。1939年后,国民政府积极建设以西昌为中心的西康宁属地区,组织兴修乐西公路。为与西康省政当局进行政治竞争,国民政府积极介入西康彝务,利用宁属地方上层人物和有着中央受训经历的彝族精英,动员彝胞参与筑路,积极培养彝族干部。筑路和通车前后,国民政府积极宣传彝工对于筑路的贡献,正面呈现彝族的民族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位的政治承认。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的研究,有助于反思海内外学界长期以来对于国民政府推行"同化"政策、否认民族差异的既有看法。
[Abstract]: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maintained the national political structure of the "five ethnic groups" and failed to respond positively to the movement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such as the Yi nationality and the Miao nationality in southwest China to fight for their national rights and national status. After 1939.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ctively built Xichang as the center of the Xichang affiliated region, organiz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Xichang West Highway. In order to carry out political competition with the Xicha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ctively involved in Xikang Yi affairs. Using the Yi elites who belong to the local upper class and have the central training experience, mobilize Yi compatrio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road construction, actively train the Yi cad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road construction and opening,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ctively propagandizes the Yi workers' contribution to the road construc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an be regarded as the political recognition of the status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and the study on the policies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the period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It is helpful to reflect on the view that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has 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assimilation and denied the ethnic differences for a long time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265
【正文快照】: 对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对待国内少数民族的政策,海内外学界长期持有相对一致的看法,即认为国民政府推行“同化”政策、否认民族差异。?这些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虽各有不同,但多以抗战时期以蒋介石名义发表的《中国之命运》的相关论述及1942年蒋本人在西宁的讲话为论据,指出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娄贵品;;1937年西南夷苗民族请愿代表在沪活动述论——以《申报》为中心的考察[J];民国档案;2010年02期
2 杨思机;;以行政区域统驭国内民族——抗战前国民党对少数民族的基本策略[J];民族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彦青;;快速发展中的香格里拉县旅游业存在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2 徐亚萍;奴隶制社会形态存在的必然性探析[J];北方论丛;2000年05期
3 柯瑾艺;;边远的声音和灵魂的回声:初探20世纪初外国旅游者眼里的彝族音乐文化之美——以德国魏司夫妇和俄罗斯顾彼得先生为例[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2期
4 龙倮贵;;彝族原始宗教神枝文化略考[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5 叶宏;马海五达;木乃铁哈;;民族地区妇女参与产业扶贫的问题分析和政策建议——以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6 张方玉;试论彝族的宅居文化[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孔令彬;;试论古代彝族婚俗中的陪房现象[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孙凤芹;龙和;陈菊茜;;重点中心镇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功能定位分析[J];大家;2012年02期
9 曲木尔足;;试论凉山彝族漆器艺术[J];大家;2012年03期
10 穆杨;;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发展现状与保护[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巴且日火;;毕摩宗教与生态互动[A];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人类学高级论坛2004卷[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军平;林耀华学术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伊利贵;民国时期西南“夷苗”的政治承认诉求[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4 白兴发;彝族禁忌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5 金尚会;中国彝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严奇岩;族群性和地域性:四川客家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8 李列;彝族研究现代学术的建立(1928-1949年)[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邓杰;基督教与川康民族地区近代医疗事业:边疆服务中的医疗卫生事业研究(1939-1955)[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王菊;从“他者叙述”到“自我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云梅;凉山彝族的民间权威:纠纷解决中的德古[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斌;神意裁判[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罗昊;水西彝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4 许恒;旧凉山彝族家支制度与当下凉山家支问题的关系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慧敏;晋陕走西口移民的家族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6 张金莲;走出夔门——论清末四川留日学生[D];西北大学;2003年
7 郑莉;凉山彝族信仰的表达与嬗变——对毕摩仪式的经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胡迪雅;民族高等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9 罗艳;黑彝故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程雅群;彝族习惯法中的祖先崇拜因素初探[D];四川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娄贵品;;1937年西南夷苗民族请愿代表在沪活动述论——以《申报》为中心的考察[J];民国档案;2010年02期
2 杨思机;;20世纪30年代内蒙自治声中蒙藏委员会改组刍议[J];民族研究;2010年05期
3 杨思机;;“少数民族”概念的产生与早期演变——从1905年到1937年[J];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4 闫天灵;试论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对内蒙古的政策定位[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馨竹;;从宗教到民间看原生态的表达方式——西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和演变解读[J];戏剧之家;2014年07期
2 白兴发;西南少数民族巫师述论[J];宗教学研究;2004年03期
3 张佐邦;;神话对西南少数民族审美心理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4 徐磊;;由口头叙事看西南少数民族崇龙信仰[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5 陈雪英;;西南少数民族灾难认知图示、叙事及传统应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6 牛春娟;郑涌;;西南少数民族教育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7 王明东;西南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特点[J];思想战线;1999年02期
8 朱和双,李金莲;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性文化的教育功能[J];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9 莫连芳;;西南少数民族龙舟文化的起源与传播[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6期
10 朱飞镝;;论西南少数民族史诗中的图腾崇拜[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毛艳;王骏;;西南少数民族的“不死药”神话内涵探析[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游斌;;圣经翻译、文字创制与社会转型——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圣经接受为例[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六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颖泰;大西南少数民族的“鸡文化”[N];贵州民族报;2007年
2 周永健;葛维汉:近代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记录者[N];中国民族报;2012年
3 记者 孙琪;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基地揭牌[N];四川日报;2011年
4 韦应学;西南少数民族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N];贵州民族报;2009年
5 张泽洪;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彭元江;追寻彝族“舞之源”[N];乐山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张兴无;西南少数民族财富观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开强;西南少数民族的星辰崇拜——生命溯源[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83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48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