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春煊与清末新式教育
本文关键词: 岑春煊 清末教育 教育行政 出处:《学术研究》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清朝末年乃中国千古变局之关键时期,兴办新式教育、培养新式人才实系政府的基本国策和新政枢纽所在。兴学育才效果如何,握有地方实权的督抚有无作为至关重要。清末著名总督岑春煊以教育为政治之先务,所到任处重教不遗余力,开创的新式教育具有层级多、类型全、开风气等特点。在高等、师范、留学、军事、法政、实业、农林、女子等教育方面均有贡献,并与近代中国一批名校的创办,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他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定向培养、多方宽筹经费、重用新式教育专才等制度建设上,更是多有创举,不失为中国近代教育史,尤其是近代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杰出先驱者之一。
[Abstract]:The last year of Qing Dynasty is the key period of the Chinese ancient transformation . It is the basic national policy and the new political hub in which the new type of education is cultivated and the new type of talents is cultivated . The famous Governor Cenochun in the Qing Dynasty has a direct or in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roup of famous schools in modern China .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中山大学历史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马克思主义启蒙与社会意识转型”(12JJD710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哈恩忠;;光绪朝各省设立武备学堂档案(上)[J];历史档案;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显成;李鸿章督直期间的抗灾救灾实践及其教训[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刘文俊;;广西“新民团”与乡村建设运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黎俊祥;晚清新政的困境——以官制改革为中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江立新;洋务运动与晚清法律近代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陈勇勤;晚清知识分子褒贬荀子的背后[J];安徽史学;2005年04期
6 贺金林;清末僧教育会与寺院兴学的兴起[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7 吴宝晓;;19世纪的地方政府与荒政——兼论李鸿章在直隶的赈灾活动[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8 李忠萍;;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人才思想探析[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9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10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建树;;辛亥革命前后湖南人的日本观[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功君;;晚清留日经费的筹付与管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7)——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含留学教育、教会教育等)[C];2009年
4 周其厚;刘亚民;;洋务派与中国近代矿业的兴起[A];地质学史论丛(3)[C];1995年
5 钟文典;;近代龙州四题[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国平;;略谈江苏现代化启动的“非制度化推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7 逄增玉;苏奎;;城乡文明对立下的“城市外来者”形象[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魏永理;司俊;;中国近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述略[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9 易惠莉;;近代企业制度和企业家精神建立之困境——以招商局并购旗昌轮船公司为个案考察[A];近代中国(第二十辑)[C];2010年
10 邓孔昭;;台湾建省与福建协饷[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梁辰;铜元问题研究(1900-1935)[D];南开大学;2010年
5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6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爱芬;胡适高等教育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媛媛;京汉铁路早期经营研究(1895-1912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路莹;洋教习与晚清新式学堂的建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云;晚清立宪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维根;《中国新报》的宪政思想宣传[D];湘潭大学;2010年
7 付中玮;留日士官生与中国军事思想近代化(1894-192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许晓斌;工业遗产与地方社会变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耿直;早期美国华工的命运(1865—1894年)[D];山东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文平;岑春煊与清末内蒙古垦务[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5年01期
2 曾琼;;岑春煊多变原因浅析[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张鸣;;话说岑春煊反贪[J];同舟共进;2007年03期
4 吉娟;高云梅;;浅析清末民初“南岑北袁”之岑春煊[J];新学术;2008年01期
5 林新隆;;从岑春煊的遗言中看岑春煊其人[J];河池师专学报(文科版);1986年02期
6 夏泉;胡芸;;岑春煊研究述评[J];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02期
7 毛文君;岑春煊肃贪述论[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8 尹传刚;;岑春煊与丁未政潮[J];沧桑;2010年10期
9 尹传刚;;“官屠”岑春煊与丁未政潮[J];文史天地;2011年04期
10 郭卫东;论岑春煊[J];近代史研究;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丽红;;岑春煊民主思想述评[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2 黄莺;;岑春煊署理两广述论[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3 王合兵;;本色岑春煊[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4 莫家仁;;铁腕骄子岑春煊[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邓正甜;;岑春煊在1918[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6 刁光全;;苏元春蒙冤与岑春煊报怨[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郭卫东;;时代转换之际的变相——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岑春煊为案例[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8 邓正甜;;浅议两广总督岑春煊兴学实绩及其他[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9 虞坤;;评护法运动中的岑春煊[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10 李建忠;;“欲求自强,必先兴学”——岑氏父子关于兴学育才的历史建树[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侯宜杰;“官屠”岑春煊[N];南方周末;2011年
2 教育部高等学校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 山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 行龙;岑春煊与山西大学的创立 [N];光明日报;2002年
3 朱中原;梁启超反袁为何重点策动岑春煊[N];东方早报;2014年
4 张长;再解“攻心联”[N];光明日报;2003年
5 颜林;武侯祠名联的来历[N];中国民族报;2004年
6 雪珥;1907:桃色“反腐”[N];中国经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岑欢;岑春煊政治思想及实践·晚清篇[D];贵州大学;2008年
2 吴秀梅;岑春煊与清末新政(1901-1907)[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梁雷s,
本文编号:15228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2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