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初期成功的人事因素探析
本文关键词: 黄埔军校 人事因素 蒋介石 廖仲恺 出处:《兰台世界》2014年3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近代史上的军事名校,黄埔军校成功因素引人深思,学界从诸多层面进行了探索。作为校长的蒋介石和党代表的廖仲恺是黄埔军校最主要的掌舵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军校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
[Abstract]:As a famous military school in modern history, the success factors of Whampoa military academy are thought-provoking, and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explored it from many aspects. Jiang Jieshi, president of the school, and Liao Zhongkai,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party,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tewards of the military academy at Whampoa. The influence of their relationship on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academies is self-evident.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K26;E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震亚;蒋介石日记类钞(三)[J];民国档案;1999年02期
2 黄道炫;蒋介石与黄埔建军[J];史学月刊;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萍;试述叶挺独立团连以上军官变动情况[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2 黄爱军;;试论“党内合作”的历史局限性——党内合作限制了中共对领导权的争取[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3 江沛;;中国国民党早期军队政工制度的演变:1924-1928[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4 胡晓;;国民党与溥仪出宫事件[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5 王尤清;;民国前期南北地缘话语与政治演进[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6 祁州;鲍罗廷和蒋介石[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郭昌文;;蒋介石与黄埔军校的精神教育[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付金柱;;孙中山北伐受阻“潜师回粤”历史情境因素考辨[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9 耿向东;大革命时期中共对汪、蒋策略的演变[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0 靳明全;;朱执信与千贺鹤太郎的货本位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赵景峰;;论“三大起义”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形成[A];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铭德;;孙中山、张作霖同盟与莫斯科的关系[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3 邱捷;;孙中山的北伐战略与“三角反直同盟”[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段云章;;勉为难的孙中山1921—1922年北伐[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陆炬烈;;桂林大本营时期孙中山革命思想的伟大转变[A];“孙中山北伐与梧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江沛;;中国国民党早期军队政工制度的演变:1924—1928[A];政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国政党与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奇生;;从孤儿寡母到孤家寡人:蒋介石的早年成长经历与个性特质[A];蒋介石的人际网络[C];2010年
8 林桶法;;蒋介石的亲族关怀[A];蒋介石的人际网络[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桂珍;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研究(1924-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郭昌文;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言法;近代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4 李秀原;民国宪政体制的选择与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向东;中共“一大”至“五大”党员队伍发展壮大的历史考察[D];郑州大学;2012年
6 温波;南昌市新生活运动研究(1934-1935)[D];复旦大学;2003年
7 张少鹏;民初的国家主义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但昭彬;话语权与教育宗旨之共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肖如平;考试权独立的运作与困境[D];南京大学;2006年
10 尚红娟;革命党精英在联俄容共后的蜕变[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猛龙;杨天石与蒋介石研究探析(1955-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跃武;试论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的军事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利珠;蒋介石军官训练团模式研究(1933-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崔应忠;政党、动员与青年[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柯琼晓;1927年前蒋介石革命观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洪哲;蓄势:蒋介石在江西(1926.9-1927.3)[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锦;中共对于国民党北伐的态度及其演变[D];湘潭大学;2011年
8 徐妍;蒋介石与戴笠关系异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玉龙;黄埔、西点校园文化比较及其对国防科大校园文化建设启示[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龙成武;四川军阀与国共两党关系探微[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季云飞;黄埔训练时期蒋介石治军思想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毅然;廖仲恺刺案之实[J];检察风云;2005年09期
2 成晓军;;论廖仲恺“为工人农民谋利益”的献身精神[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宋亚平;;精神日新德日新——廖仲恺革命精神探讨[J];江汉论坛;2007年04期
4 曾学龙;周晓燕;;论廖仲恺的精神品格及其当代价值[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张晓辉;;艰难的磨合:廖仲恺与民初商人关系探析[J];民国档案;2009年01期
6 吴少忠;;试论廖仲恺对惠州社会的影响[J];南方论刊;2009年06期
7 曾学龙;;廖仲恺民生思想及其实践[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峥嵘;;廖仲恺与首次国共合作[J];四川统一战线;2010年06期
9 成晓军;;“纪念廖仲恺先生逝世85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林建曾;;试论廖仲恺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变化及特点[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俊彦;;客观评价廖仲恺[A];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4期(总第105期)[C];2011年
2 姚家华;;廖仲恺经济思想述评[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周兴j;略论廖仲恺的品德风范[N];团结报;2010年
2 窦应泰;廖仲恺两赴吉林播火种[N];粮油市场报;2002年
3 ;廖仲恺:被暗杀的辛亥“财爷”[N];南方日报;2011年
4 惠州学院政法系教授 徐旭阳;廖仲恺:为革命而活,为革命而死[N];惠州日报;2012年
5 市政协副主席 廖锦堂;弘扬仲恺精神 推进“三德”教育[N];惠州日报;2012年
6 民革惠州市委会党员 舒伟平;廖仲恺道德风范堪称楷模[N];惠州日报;2012年
7 记者 梅志清 通讯员 唐明勇;900万重修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N];南方日报;2007年
8 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周兴j;对“廖案”前因后果的新审视[N];团结报;2010年
9 张跃 夏铸 王瑞亭 王湖;追寻精神[N];团结报;2011年
10 惠州学院政法系教授 成晓军;人民观是仲恺精神重要内涵[N];惠州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佩凤;论廖仲恺政治思想的演变[D];中南大学;2007年
2 郭昌文;黄埔训练时期蒋介石治校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26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26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