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侗款与侗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18-03-03 00:39

  本文选题:新中国 切入点:侗款 出处:《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侗款组织(老人协会)与侗族地区现代社会治理主体(村支两委)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从社会主体层面来看,绝大多数村寨中村支两委处于领导和支配的作用,而老人协会起着配合和协助的作用;从社会治理制度来看,现代政府社会管理制度在乡村社会治理中起着主导和支配的地位,而村规民约在村寨社会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弥补了现代社会制度在乡村社会管理中的不足;从社会治理主体互动方式来看,主要有乡村社会村寨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和乡规民约制定主体间的两者互动方式;从社会治理效果来看,老人协会(村规民约)与村支两委(现代制度)有效互动,社会治理效果良好。
[Abstract]: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Dong fund organization (Association for the elderly) and the main body of modern social governance in the Dong nationality area (village branch and two committees) have undergone historic changes: from the social subject level,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villages, the two committees of the village branch are in the leading and controlling role, while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elderly plays a role of cooperation and assist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the modern government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plays a leading and dominating role in the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village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village society, which make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the modern social system in the rural social managemen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ain body of village governance in rural society and the main body of mak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rural areas,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ocial governance effect, the association of the elderly (the village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the two committees of the village branch (modern system) interact effectively. The effect of social governance is good.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基金】: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2GZYB09) 贵州省科教青年英才培养工程项目(黔省专合要[2012]136号) 贵州省软科学项目(黔科合体R字[2012]2029号)
【分类号】:K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麒麟;;现代国家建构与乡村治理的变迁[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丽华;沧源佤族乡村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发展[D];云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包正椺;现代国家建构视野下的乡镇政权建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鹏;税费改革后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梅伟伟;协同学视阈下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魏建州;农民组织化的再生路径[D];吉林大学;2012年

5 牛仲逸;农户生产组织形式变迁与乡村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田发彪;壮族村社政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J];东南学术;2006年04期

2 龙太江;国家政权建设与乡村发展──对革命后中国乡村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反思[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3 叶麒麟;;现代国家建构: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J];理论与改革;2006年05期

4 潘文岚;政府在现代化中的作用[J];社会;1998年10期

5 徐勇;村民自治的深化:权利保障与社区重建——新世纪以来中国村民自治发展的走向[J];学习与探索;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艳青;;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情报界对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和政治运动的分析与评估[J];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03期

2 张朔人;;民国初期海南基层社会治理述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3 任吉东;;清代华北乡村治理研究——以顺天府宝坻县乡保制为例[J];历史档案;2007年02期

4 王晓荣;李斌;;陕甘宁边区互助合作运动的社会治理功能论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谈萧;;近代中国商会惩戒规则与纠纷解决之研究[J];社团管理研究;2011年04期

6 张康之;张乾友;;市民社会演变中的社会治理变革[J];浙江学刊;2009年06期

7 李里峰;;运动式治理:一项关于土改的政治学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姚轩鸽;;陕甘宁边区民主财税实践的启示与借鉴[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7期

9 任吉东;;沿袭与嫁接:近代乡村社仓组织与管理——以直隶省获鹿县为例[J];南方论丛;2008年03期

10 杨世梅;;浅议中共抗战中的农民动员[J];学理论;2011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江海波 王佳;“人走政息”的古老陷阱[N];中国经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裴巧燕;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研究[D];延安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88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588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3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