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江西乡村实验运动中的人物群体研究
本文选题:江西 切入点:乡村实验 出处:《农业考古》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三十年代,江西兴起了一场乡村实验运动,大约建立起了22个实验区。文章概括了这场运动中的人物群体,分析了他们的籍贯、所受教育、社会职务、群体特征等,讨论和评介了他们的乡村实验实践活动。
[Abstract]:In 1930s, a rural experimental movement was launched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about 22 experimental areas were established.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groups of characters in the movement, and analyzes their place of origin, education, social position, group characteristics, etc.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their country experiments were discussed and reviewed.
【作者单位】: 江西警察学院思政部;
【分类号】:S-3;K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游海华;宋德剑;;熊式辉主赣时期江西公路建设与经济发展[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0年10期
2 周玉玲;剖析蒋介石地方自治思想[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万振凡;;论民国时期“政府主导、服务型”乡村改造模式——以民国江西农村服务为中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刘家峰;徘徊于政治与宗教之间——基督教江西黎川实验区研究[J];浙江学刊;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澜超;;浅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棉花生产的影响因素[J];才智;2009年35期
2 谢晓;于荣萍;;清末与民国时期社会控制体系国家建设探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7期
3 王志军;惠富平;;西方育种技术引入与民国时期华北麦作改进[J];古今农业;2006年02期
4 徐丙奇;王志军;;论民国时期华北小麦生产的发展[J];古今农业;2008年02期
5 孔一鸣;王雯雯;孔令莎;;农村经济转型调查——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嘶马村为例[J];消费导刊;2009年02期
6 项继权;;中国农村建设:百年探索及路径转换[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康金莉;;民国时期河北乡村合作事业资金支持研究(1923-1935)[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毕昱文;郭贵儒;;通鉴视角下的北洋政府时期长芦硝私治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谢忠强;李云;;1939年海河流域水灾述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纪志耿;;农户借贷动机的演进路径研究——基于三大“小农命题”的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苏少之;常明明;;建国前后人民政府对农村私人借贷政策演变的考察[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曹成建;;对同一政纲的理解差异:试析国民政府各级人士对管教养卫的宣讲与运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郑启福;中国合会法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蔡胜;舆论视野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5 汪杰贵;乡村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农村公共服务农民自主供给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7 汪巧红;民国时期湖北的新县制研究(1939-1949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万振凡;革命、改良与“弹性结构”[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润民;战争·革命与吕梁山区社会之演变[D];山西大学;2007年
10 任立新;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及其嬗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欠;1927-1937年山东农村经济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邵彦涛;近代兰州区域市场中的客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明明;华北农村向东三省移民问题(1897-1931)[D];郑州大学;2011年
4 赵祥斌;神圣与世俗之间:齐鲁大学乡村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余张茜;熊式辉政治“剿匪”与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曹苗苗;咸园村呈会研究[D];温州大学;2010年
7 汤太兵;论清末民初宁绍地区的县自治财政[D];宁波大学;2011年
8 杨豪;中共革命与社会流动:以1937—1949年的冀中乡村为中心[D];河北大学;2011年
9 苏磊;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与农户生计的协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李均;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1927-1937)[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小平;试论国民党地方自治失败的原因[J];贵州社会科学;1992年12期
2 何友良;;熊式辉与中正大学的创办[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3 孙伟;钟建安;;近代中国传统行政中心城市人口现代化初探——对抗战前十年南昌城市人口结构的实证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游海华;;重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政府的“裁局改科”——以江西、福建为中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万振凡;张开东;;论“政府主导模式”对中国近代地方银行发展的制约——以民国江西裕民银行为中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王世勇;抗战时期国统区筹办“地方自治”浅析[J];史学月刊;199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以;;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J];农村工作通讯;2011年01期
2 ;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年)[J];中国乡镇企业;2011年06期
3 萧一湘;;走出“三农”误区重温三大差别[J];中国农村科技;2007年08期
4 王蓉;;1927-1949年湖北省的公立农场与乡村建设[J];农业考古;2007年03期
5 赵晓峰;;取消义务工 断了乡村建设的臂膀[J];乡镇论坛;2007年19期
6 吴锋;;中德林业合作推动乡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山西榆次举办植树活动展示PAAF项目取得显著成效[J];中国林业;2007年09期
7 张鹏;;乡村建设与土地发展权实现——广州市步云村的调查[J];南方农村;2009年06期
8 邓世勇 ,朱启臻;民国乡村建设派思想及其实践对现代农技推广工作的启示[J];中国农技推广;2004年01期
9 邱贵明;蒋国河;;政府与农民关系的互动与调适——“八十年探索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述评[J];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03期
10 姜丽;;法国乡村景观环境建设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农学通报;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华;;创建最美乡村 引领乡风文明[A];2011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11年
2 肖唐镖;;乡村建设:概念分析与新近研究[A];第二届中国地方治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赵树枫;;乡村建设在宜居城市中的地位与动力机制[A];建设宜居城市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鹏;;乡村建设与土地发展权实现——广州市BY村的调查[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谭肇毅;;评30年代新桂系的乡村建设[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6 王蓉;;1927-1949年湖北省的公立农场与乡村建设[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张惠娟;;乡村教育运动的再认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王荧;;从学校改造到乡村建设——梁漱溟教育及社会实践的四起四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刘长林;;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与精神危机的救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德斌;;新乡村建设与农民合作组织[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哈列力·巴塔林 哈尔阿力·沙布尔 哈丽玛·包汗;巴里坤乡村建设扮靓农牧民生活[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2 记者 何红卫;华中农大签约帮扶18个乡村建设新农村[N];农民日报;2009年
3 胡锋 罗卫红 叶小勇;蒙山“三突破”推动乡村建设科学发展[N];宜春日报;2011年
4 ;幸福,从美丽乡村开始[N];浙江日报;2011年
5 ;杭州 统筹建设美丽乡村 全面提升品质生活[N];浙江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张玉;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建设宜居青岛打造幸福城市[N];青岛日报;2011年
7 中共遂昌县委书记 葛学斌;乡村休闲引领三农新跨越[N];浙江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记者 廖述毅 胡金波;“美丽乡村”不妨从一把扫帚开始[N];嘉兴日报;2011年
9 吕伟超 温州广播电视大学;乡村:月光下的理想国[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0 仇欢;潇洒桐庐 秀美乡村[N];浙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家峰;中国基督教乡村建设运动研究(1907—1950)[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沈新坤;乡村社会秩序整合中的制度性规范与非制度性规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夏淼;当代中国乡村文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葛丹东;空间至机制[D];浙江大学;2008年
6 祖秋红;“山西村治”:国家行政与乡村自治的整合(1917-1928)[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济洲;文化视野中的村落、学校与国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擎华;陶行知与民国社会改造[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李红辉;梁漱溟农民教育思想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骆敏;美好乡村建设的现状及路径[D];安徽大学;2013年
2 宋云青;山东邹平乡村教育实验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3 肖萌;晚明小说中的明代乡村社会生活书写[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小京;师范教育、社会教育与乡村建设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西南大学;2011年
5 谢磊;怀宁县美好乡村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6 张世辉;乡村特质在新农村规划中的体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白临鹏;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村宗族复兴及其对村治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刘旺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的现代化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胡丽娟;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朱启宝;梁漱溟乡村建设的哲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58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5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