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之基石——农村复兴思潮的兴起与演进
本文选题:民族复兴 切入点:旨归 出处:《近代史研究》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整体衰败,触发了社会各界对于重建农村、复兴农村的高度关注。所谓"救济农村、复兴农村二语,渐已蔚为时代潮流……国家内政,除以农村为全部施政之对象外,更有何事急于此者!"①1933年是"农村复兴"思潮事功显见的一年,以国民政府行政院之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成立为标志,"举凡政府机关,有识之士,无不以此为当务之急"。②此后,整个知识界和政界的热议主题无不以"复兴农村"为旨归:"一九三四年中国学术界所贡献于农村问题者,可谓空前,时髦所至,人人以谈农村问题为荣,一变从事憧憬都市文明之正面
[Abstract]:In the 1920s and 1930s, the overall decline of China's rural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trigger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vival of rural areas. Gradually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the country, in addition to the rural areas as the object of all administration, what is more eager to do so! "11933 was the year in which the thought of" rural revival "became apparent, mark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 Rural Reconstruction Commission of the Executive Yuan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hot topic of the whole intellectual and political circles is aimed at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side": "in 1934, the Chinese academic community contributed to rural problems, which is unprecedented and fashionable, and everyone is proud to talk about rural issues." A change in longing for the positive of Urban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海建;;抗战后期的通货膨胀与大后方知识分子的转变——以大后方的教授学者群体为论述中心[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2 张可荣;;试论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卢毅;世纪回眸——中国近现代文化保守主义的嬗变与传承[J];东南学术;2000年02期
4 陈少牧;各种救国方案纷呈和新民主主义的最终选择[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04期
5 周禄涛;;建国前后梁漱溟法制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郑剑虹,张进辅;父子关系与个体人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7 罗平汉;略论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认同[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刘虹;从梁启超的报刊实践看其“善变”与“不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向海英;梁漱溟由佛转儒原因试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任晓兰;;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想评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中;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10)[D];南京大学;2010年
2 黄晓通;近代东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学;2011年
3 周祥林;梁漱溟乡村建设伦理思想与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刘旺华;“国家—社会”视野下的梁漱溟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焦润明;梁启超法律思想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黄海啸;张君劢人生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朱旭晨;秋水斜阳芳菲度[D];复旦大学;2006年
8 王凤青;黄炎培与国民参政会[D];山东大学;2008年
9 封钰;刘海粟早期美术思想解读[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10 任晓兰;张之洞与晚清文化保守主义思潮[D];南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可荣;;试论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王诗成;项福库;;再论东西方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兼及中国近现代发展之基本经验[J];前沿;2010年08期
3 陈奎元;;加强国史研究 推进民族复兴[J];求是;2010年22期
4 张可荣;;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形成的历史考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陈奎元;;加强国史研究 推进民族复兴[J];黑龙江史志;2010年24期
6 陈奎元;;加强国史研究 推进民族复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06期
7 何金龙;;实现民族复兴所必须坚持的科学发展道路[J];沧桑;2011年02期
8 刘庆楚;;民族复兴史上的三大历史“飞跃”[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9 张可荣;;“民族复兴”的历史内涵与当代意蕴[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可荣;;“民族复兴”理念的时代价值[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毛胜;;民族复兴的问题、答案与逻辑——论新时期三大历史任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1年(下)[C];2012年
2 宋君修;;伦理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萧致治;;孙中山: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奠基人[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4 朱文华;;中华民族复兴视角下人的存在方式研究[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袁银传;;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A];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文集[C];2004年
6 武建强;;中国共产党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运动的内涵、实践与启示[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7 韦定广;;民族复兴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当代理论创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问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白中伟;;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与中国命运[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9 白文娟;朝克;;“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10 ;后记[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潘子友(作者系武警南宁指挥学校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团结是民族复兴的需要[N];广西日报;2005年
2 记者 刘晓梅 张迎新 罗晓凤;民族复兴是青年人创业的动力[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3 本报评论员;一幅民族复兴历程的壮丽画卷[N];人民日报;2009年
4 外交学院教授 吴建民;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N];光明日报;2009年
5 马晖慧;提升民族复兴软实力的领导核心[N];湖北日报;2009年
6 加藤嘉一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摆脱“弱国心态”是民族复兴的国民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刘紫荣;书写民族复兴的新篇章[N];西部时报;2011年
8 李平;脚踏实地走好迈向伟大复兴的每一步[N];北京日报;2012年
9 季晓莉;理性客观看待“民族复兴指标”[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10 新华社记者 刘思扬 秦杰 赵承 李斌 张旭东 吴晶 徐剑梅;前进,向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娟娟;中国共产党民族复兴思想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2 翟明龙;清末民初民族复兴思想萌芽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3 李鹏;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杨兆贵;“九一八事变”后的民族复兴思潮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田力;抗战时期钱穆民族复兴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严志;抗日战争时期战国策派的民族复兴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任志胜;九一八后蒋介石的民族复兴思想研究(1931-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蔡雄;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对台政策[D];湖南大学;2008年
9 张坚强;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吴春刚;中国共产党关于国家奋斗目标表述的历史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98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59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