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与清末政局
本文选题:法国 切入点:清末政局 出处:《史林》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法国作为在东亚和中国拥有巨大利益和影响的国家,如同其他列强一样,对清末政局的演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人在西南和法属印度支那的活动,法国政府的态度以1907年底为界,经历了由此前的默许和容忍到与清政府合作镇压的转变过程。对于清廷朝政,法国驻华外交官并不看好,意识到清政府处于一个极大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之中;另一方面鉴于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和各地的民变都被清政府镇压,又对清政府的统治抱有希望。但在武昌起义爆发后,法国政府很快意识到清政府大势已去,在革命党人和清政府之间保持中立,同时出于对革命党民族主义的恐惧,积极支持袁世凯上台执政,并在与其他列强保持合作的同时展开竞争,以便更好地维护和扩大法国在华权益与地位。清末政局的演变既是中国国内各种矛盾和斗争的产物,同时也强烈凸显了列强影响的痕迹。
[Abstract]:After the signing of the Treaty of Xin Chou in 1901, France, as a country with great interests and influence in East Asia and China, was like other powers. Great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ere taken. The attitude of the French government to the activities of the revolutionaries led by Sun Zhongshan in the southwest and French Indochina was bounded by end of 1907. The French diplomats in China were not optimistic about the Qing Dynasty government and realized that the Qing government was in a great social and political crisis. On the other hand, given that the armed uprisings of the revolutionaries and the local uprisings were suppressed by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that they had hope for the Qing government's rule,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Wuchang uprising, the French government soon realized that the Qing government was gone. While remaining neutral between the revolutionaries and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out of fear of revolutionary party nationalism, they actively supported Yuan Shikai to take power and to compete while maintaining cooperation with other powers. In order to better safeguard and expand France's rights and interests and status in China, the evolution of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as not only the product of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struggles in China, but also strongly highlighted the traces of 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powers.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清中法政治关系研究(1840—1911)”(08BZS03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振濵;辛亥革命期间的孙中山与法国[J];近代史研究;1981年03期
2 张振濵;辛亥革命期间的孙中山与法国(续篇)[J];近代史研究;1983年03期
3 吴乾兑;1911年至1913年间的法国外交与孙中山[J];近代史研究;1987年02期
4 崔志海;;摄政王载沣驱袁事件再研究[J];近代史研究;2011年06期
5 王昭明;孙中山与法国[J];近代史研究;1984年01期
6 李永胜;;摄政王载沣罢免袁世凯事件新论[J];历史研究;2013年02期
7 戴逸;;光绪之死[J];清史研究;2008年04期
8 崔志海;;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之死与美国政府的反应——兼论光绪死因[J];清史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新军,邱永文;浅论孙中山的外交思想和实践[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李永胜;;袁世凯被罢与中外报界舆论[J];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3 夏良才;国际银行团和辛亥革命[J];近代史研究;1982年01期
4 吴乾兑;1911年至1913年间的法国外交与孙中山[J];近代史研究;1987年02期
5 崔志海;;摄政王载沣驱袁事件再研究[J];近代史研究;2011年06期
6 闫润鱼;江玲宝;;近十年来辛亥革命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11年09期
7 张仲民;;梁启超的一篇佚文——辛亥前梁启超同袁世凯关系之一例[J];史林;2012年04期
8 崔志海;;近三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回顾[J];史林;2012年05期
9 苏全有;邹宝刚;;对孙中山活动地域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李永胜;;摄政王载沣罢免袁世凯事件新论[J];历史研究;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任庆海;李权兴;王兴业;;辛亥革命的世界影响和历史意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A];《环球人文地理·理论版》2011.08下[C];2010年
2 崔志海;;近五年的国内晚清政治史研究[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3 赵立彬;;《北华捷报》眼中的临时大总统[A];近代中国(第二十四辑)[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元鹏;晚清督抚与社会变革[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史泠歌;帝王的健康与政治[D];河北大学;2012年
3 曾氏清香;越南华侨与辛亥革命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雷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法关系研究(1894-1914)[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黄彦震;清代幼帝时期辅政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陈琳;光绪皇帝的对外观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娜娜;载泽与光宣政局(1905-1912)[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天石;须磨村密札与改良派请杀袁世凯的谋划[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5期
2 马忠文;;时人日记中的光绪、慈禧之死[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3 朱金甫 ,周文泉;从清宫医案论光绪帝载nI之死[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2年03期
4 张振濵;辛亥革命期间的孙中山与法国[J];近代史研究;1981年03期
5 张振濵;辛亥革命期间的孙中山与法国(续篇)[J];近代史研究;1983年03期
6 崔志海;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J];近代史研究;2004年01期
7 崔志海;;海军大臣载洵访美与中美海军合作计划[J];近代史研究;2006年03期
8 崔志海;;摄政王载沣驱袁事件再研究[J];近代史研究;2011年06期
9 李永胜;;1907—1908年中德美联盟问题研究[J];世界历史;2011年04期
10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日本机密档案中的伍廷芳[J];清史研究;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燕京,周福振;善耆与革命党[J];清史研究;2005年03期
2 薛瑞汉;;善耆与革命党人关系初探[J];中州学刊;2006年06期
3 温勇;;孙中山“革命党”思想新探[J];东岳论丛;2006年06期
4 ;游侠精神:清末革命党人的人格支柱[J];国学;2009年07期
5 雷冬文;;论民初广东会党与革命党的冲突[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高莉;屈新儒;;无量金钱无量血 几回饮恨祭坟台——革命党人筹资活动的基本轮廓及资金功能分析[J];前沿;2012年18期
7 南晨;;辛亥前传:革命党人的暗杀时代[J];文史博览;2013年10期
8 张蕙芬;革命党人的献身精神——介绍《殷子衡被难记》[J];江汉考古;1986年S1期
9 苏琳;革命党人在四川的宣传鼓动述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10 程为坤;民初湖南下层革命党人反对谭延,
本文编号:15661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66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