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幻的规范——近代东北地区大家庭的分裂与乡村互惠道义准则的生成
本文选题:大家庭经营 切入点:换工 出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东北地区大家庭解体后乡村互惠协作规范的生成这一实例出发,对学界存在激烈争议的道义经济与获利经济两种对立范式进行重新解读。由于亲缘关系在东北村落的构建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东北新垦区农业生产以家庭成员分工协作的大家庭农场为主。此类农场通过对其内部生产投入与消费行为的统筹配置实现劳动生产率和收益率的最大化。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分家的进行,大家庭趋于逐步瓦解的命运。家庭原有的生产协作和生存保障等功能也随之消失。分解出的小农户在生存压力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协作,扩大了公共资源,并为生计艰难者提供了某种生存上的保障,最终促成了该地乡村社会中互惠道义规范的构建。
[Abstract]: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example of the generation of rural reciprocal cooperation norms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extended family in Northeast China. This paper reinterprets the two opposite paradigms of moral economy and profit-making economy, which are intensely disputed in academic circles, because of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kinship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villages in Northeast China.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new reclamation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is dominated by the large family farm with family members'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This kind of farm realizes the maximization of labor productivity and rate of return through the overall allocation of its internal production input and consumption behavior. The increase of mouth and the progress of separation, The extended family tends to disintegrate gradually. The original functions of the family, such as production cooperation and survival security, also disappear. The decomposed small farmers are closely linked under the pressure of survival,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each other, and expanding public resources. It provides a kind of survival guarantee for the poor, and finally contribut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ciprocal moral norm in the rural societ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
【分类号】:K25;C912.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建革;近代华北乡村的社会内聚及其发展障碍[J];中国农史;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文刚,冀满红;皖北乡土因素与淮系集团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2 王春芳;;清末至抗战前安徽在全国稻米供需格局中的地位[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3 杨木庆;何善刚;;近代安徽茶叶的生产与发展态势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吴继轩;;明清山东西部地区棉花的种植与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5 侯宣杰;;清代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农户兼业行为论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6 王鑫宏;;近代河南农业种植结构变化与灾荒[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7 张健;;传统社会乡村精英身份建构与权威基础——以关中庙村为个案[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8 翁有利;;浅论日伪时期东北的农业科技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9 王鑫宏;;河南近代农业发展滞后原因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10 汪效驷;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农村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滨下武志;朱荫贵;;19世纪后半期外国银行操纵中国金融市场的历史特点——及其与上海金融危机的联系[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2 张景岳;;北洋政府时期的人口变动与社会经济[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王方中;;1927~1937年间的中国对外贸易[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4 王方中;;20世纪30年代农村金融濒临枯竭问题初探[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5 张剑;;上海近代农业科技的繁衍与社会变迁[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6 陶德臣;;近代中国茶商的经营状况[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7 秦和平;;有关抗战前期西南地区农业发展与禁烟运动关系的认识[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8 陶德臣;;英属锡兰茶业经济的崛起及其对中国茶产业的影响[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9 金德群;;中国农民土地问题是国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A];近现代史与国情问题研究[C];1991年
10 王宝卿;;我国粮食产量变化及其原因分析[A];2013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连东;中国、印度与东南亚之间的鸦片“三角贸易”研究(1602-1917)[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振远;我国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与流转权益保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6 尚海涛;民国时期华北地区农业雇佣习惯规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少筠;民国福建永佃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蔡胜;舆论视野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虎;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敏;论战时体制下日本对东北战争资源的掠夺(1941-194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叶东;九江口岸贸易及其对城市近代化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治花;明清时期赣东北的社会动乱与族群关系[D];南昌大学;2010年
4 梁肖;民国时期皖北水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惠娟;晚清湘军的“三缘”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侯吉庆;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孙璐;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永军;衰败与复苏:国民政府初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研究(1927-1937)[D];河南大学;2011年
9 刘晓静;清末民初松嫩草原三蒙旗放垦述略[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姜晗;社会转型期改良思想的传播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逸之;;广泛发动群众,加强协作配合,大搞捎脚运输[J];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1959年06期
2 程昭星;;海南军民协作围剿窜犯的美蒋武装特务[J];世纪桥;2009年08期
3 ;江西省人民委员会转发商业部“关于当前棉布统购统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通报”[J];江西政报;1960年10期
4 汪谦干;;国共两党在实现“党内合作”前的协作[J];安徽史学;1993年02期
5 时逸之;;时逸之副省长在全省铁路职工广播大会上的讲话[J];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1959年07期
6 余山;;《五四运动在上海资料选辑》[J];读书;1959年08期
7 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即将出版[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8 王家云;;试论周恩来的新中国的政府管理方略(下)[J];觉悟;2010年01期
9 ;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撒销宁冈县、改变浮梁县的行政领导关系和九江、吉安、赣县三县与九江、吉安、赣州三市合署办公的决定[J];江西政报;1958年Z1期
10 ;江西省人民委员会颁发“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将新建、南昌两县委托南昌市人民委员会领导的决定”的通知[J];江西政报;1958年18期
,本文编号:1586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586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