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彦文的婚恋经历与时代变迁
本文选题:毛彦文 切入点:婚恋 出处:《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毛彦文,这个生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女子,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作为最早留学海外并获得硕士学位的女性之一,她归国后从教参政,主持香山慈幼院,出任国民大会代表,她的所作所为都值得在现代妇女史上记下一笔。但她长期以来备受史学界的冷落,人们偶尔关注的是她的婚恋故事,她只在人们谈起吴宓的情感世界时偶被提及。确实,纵观毛彦文的婚恋经历,先是为反对父亲包办婚姻而逃婚,后因自由恋爱的对象表哥朱君毅见异思迁而协议解除婚约,再是经人介绍半中半西的文明结婚,每一回都可作为中国近代婚姻史的典型个案加以研究。 人物的命运总是与她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人物的歌哭言笑、喜怒哀乐,漫长丰富的一生在时代面前也就是那么极为粗略的几笔,时代塑造着人物。同时人物的命运也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只有把时代的一切落实到鲜活而具有个性的人物身上,透过她的生活和情感、心灵,才会看清楚历史的影像,以及时代的变迁。虽然恋爱婚姻是私人的事情,但它可以从细微处折射出社会影像和时代思潮。 毛彦文的婚恋经历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国这样一个过渡性的大时代里,青年男女的婚恋状况。这表现为,一方面旧式婚姻盛行,并且从各方面调查数据显示他们订婚早、结婚早、婚前不相识的特征明显;另一方面随着时代政治经济的发展,新思想的传播,自由恋爱思潮兴起并且为青年们所追求。然而,在过渡性的时代里,他们有新思想的同时却又固守旧道德,自由恋爱的新观念对于实际生活就有了复杂性、层次性和微妙性的影响。它给一些人带来新生,也造成了另一些人的悲剧。同时,折前两个方面之中的,介绍式半中半西的文明结婚,在新旧杂糅的时代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充分反映了要打破传统还得利用传统。
[Abstract]:Mao Yanwen, a woman born in the new and the old alternate era, lived a life full of legend. As one of the first women to study overseas and obtain a master's degree, she returned to China to teach and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presided over the Xiangshan Salesian and Young Academy, and served as a delegate to the National Convention. What she has done is worth writing dow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women. But she has long been left out of the historical world, with occasional attention to the story of her love and marriage, and she is only occasionally mentioned when people talk about Wu Mi's emotional world. Mao Yanwen's marriage and love experience, first to oppose the father arranged marriage and escape marriage, and then because of the object of free love of the cousin Zhu Junyi, and the agreement to dissolve the marriage agreement, and the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a half of the Western civilized marriage. Each case can be studied as a typical case of modern Chinese marriage history. The fate of the character is alway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ge in which she lives. The times shape the charact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fate of the characters also reflects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Only through her life and emotion, can she see the image of history clearly. Although love and marriage is a private matter, it can reflect the social image and the trend of thought in detail. Mao Yanwen's love and marriage experience reflects, to some extent, the situation of young men and women in a transitional era such as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is shows that, on the one hand, old-style marriage is prevalent, and various surveys show that they are engaged early. Early marriage, premarital ignorance, on the other h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times, the spread of new ideas, the rise of the trend of free love and the pursuit of youth. However, in the transitional era, They have new ideas while sticking to the old morality, and the new concept of free love has a complex, hierarchical and subtle impact on real life. It brings new life to some people, and causes tragedy to oth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irst two aspects of the marriage of civilization and marriage in the new and old hybrids also occupies a certain proportion, which fully reflects the need to break the tradition but also to use i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2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牛;;梁实秋与程季淑:媒妁之言敲定的自由恋爱[J];名人传记(上半月);2011年09期
2 王熙章;;重复的故事[J];北方文学;2006年06期
3 ;一箩筐笑话[J];北方牧业;2011年11期
4 张昊;;当代青年白领恋爱交友现象的社会心理分析[J];大众心理学;2007年04期
5 毕新伟;王思思;;“自由之爱”:对《新青年》杂志中婚恋主题文献的一种新解读[J];图书馆杂志;2011年06期
6 黄力;;老有所依[J];人像摄影;2011年08期
7 李春艳;;周代民间自由婚恋及其原因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5期
8 徐少杰;;绣球:“天上”掉下来姻缘[J];八小时以外;2011年08期
9 佚名;;牛郎要离婚[J];杂文选刊(中旬版);2011年07期
10 刘刚;;从《静女》看现在的爱情[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梅子;许容;;我要把身上的包袱甩掉[A];中国大陆妇女危机干预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黄懿陆;;《富宁坡芽歌书》评析[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3 钟发品;;试论浙江畲族婚俗演变[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4 李学昌;董建波;;社会心理与社会转型:江浙沪乡村婚姻观念变迁调查[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瞿明安;;中国少数民族媒妁的角色地位[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肖芒;;云南少数民族婚姻的嬗变[A];中国民族学会第七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安性栽;;《国风》之婚姻观念辨析[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8 韦国民;;试论布依族婚姻家庭状况及其发展趋势[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9 赵志君;;布依族婚姻与对歌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蔡铁民;;福建海外侨胞嫁娶探微[A];闽台婚俗——“福建婚俗的调查和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靖;从“换亲协议”走向“自由恋爱”[N];浙江日报;2004年
2 闽台科技交流中心;推动科技与经济“自由恋爱”[N];福建科技报;2009年
3 胡立彪;老字号要自由恋爱[N];中国质量报;2006年
4 记者 赵宝锟 顾静;让产销自由恋爱吧[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冬雪草;电煤“自由恋爱”应请“民生为媒”[N];中国商报;2009年
6 丁于兵;改“合同捆绑”为“自由恋爱”[N];工人日报;2008年
7 杨健;推动科技与经济“自由恋爱”[N];人民日报;2009年
8 朱伟一;为何军人不能直接当律师?[N];财经时报;2005年
9 陈键兴;两岸婚姻逾20万对,自由恋爱增多[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胡静;网络征婚非诚勿扰[N];消费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进庄;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郑礼琼;从叙述形态论近代主体的建构与他者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3 李德;转型期城市农民工的婚姻策略[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彦茹;毛彦文的婚恋经历与时代变迁[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贾大正;新中国初期北京地区婚姻文化嬗变研究(1949-1966)[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谢燕红;尴尬的婚姻自由[D];苏州大学;2006年
4 崔婷婷;流动的爱[D];北京大学;2005年
5 董明霞;老舍对于家庭文化的展现与批判[D];郑州大学;2007年
6 王爽;民国时期新知识女性与传统婚恋思想的抗争[D];吉林大学;2008年
7 罗洪玲;中韩古典婚恋文学中的“红娘”典型对比考察[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高洪霞;论上田秋成笔下的男子汉形象[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李芋均;土家族传统美德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张春依;新旧交替时代一个新女性的挣脱与落网[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608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0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