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与批判:清末留日学生的地域文化观

发布时间:2018-03-16 13:51

  本文选题:清末 切入点:留日学生 出处:《安徽史学》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留学异邦所造成的空间区隔和参照系的变化,不仅激发了清末各省留日学生的民族主义精神,也使他们的地域意识得到升华。在爱国先爱邦、谋国先谋邦的理念指导下,各省留学生们均强调本省对全国关系之重,期望本省在民族建国的运动中发挥领导作用。他们调查研究本省的历史地理文化状况以作为自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一股地域文化热。留学生们一方面认同本省文化、赋予其正面价值,另一方面又对地域文化中不适应社会竞争、不符合自治需要的成份进行反思与批判,警醒同胞谋求革新。留学生们通过重新评价赋予了地域文化不同的品格,并通过创办杂志、传播新学新知等实际行动,在一定程度上改绘了本省地域文化的形象。
[Abstract]:The change of space and frame of reference caused by studying abroad not only inspired the nationalistic spirit of the students studying in Japan in all provinc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but also sublimated their regional consciousnes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dea of loving the country first, seeking the country first, seeking the state first, The foreign students from various provinces all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vince's relations with the whole country and expected the province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movement of nation-building. They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 the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of the province as the basis for autonomy. On the one hand, they identify with the culture of their province and give it positive value; on the other hand, they reflect and criticize the elements of regional culture that are not suitable for social competition and do not meet the needs of autonomy. By re-evaluating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establishing magazines and spreading new knowledge and other practical actions, the foreign students changed the image of the local culture of the province to a certain extent.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代‘湘学观’的形成与嬗变研究”(11YJA77006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晶萍;;文化立省:清代湖南的文化工程和湖湘文化形象的塑造[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发刊词[J];江苏水利;1980年01期

3 王续添;民国时期的地方心理观念论析[J];史学月刊;1999年04期

4 刘伟;晚清“省”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变迁[J];史学月刊;1999年05期

5 章征科;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地方意识勃兴的原因及其特点[J];史学月刊;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全有;;论清末的省界观念[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2 王欣;;试论《民呼日报》的“开民智”思想[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潘崇;;辛亥革命前夕杨毓麟出洋考察史实考[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饶怀民;杨毓麟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王科;清代中叶湖湘文化独特性的地域考察[J];船山学刊;2004年02期

6 程珂;王永芬;;湖湘文化与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J];船山学刊;2006年04期

7 屈振辉;;近代湖湘女校与湖南妇女运动[J];船山学刊;2009年01期

8 苏全有;;论孙中山的省界观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朱汉国,王印焕;近年来的中国近现代社会史研究[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04期

10 戴昌桥;江远山;姚荣杰;;在国家与地域之间:论陈炯明的国家建设思想[J];东岳论丛;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长安;近代中国联邦制运动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姜萌;族群意识与历史书写[D];山东大学;2011年

3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杨波;左宗棠军事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东杰;政治、社会与文化视野下的大学“国立化”:以四川大学为例(1925—1939)[D];四川大学;2002年

6 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1895—1912)[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佩良;江苏辛亥革命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平杰;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竞技体育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4年

9 王兴亮;爱国之道,始自一乡[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叶宗宝;一九二九:同乡与赈灾[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公政;何处是东北:“九·一八”事变中的东北新知识群体[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吴鹏;清末新政时期长沙城市文化发展与变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廖勇凤;晚清收回路权运动中《申报》的民族主义话语变迁[D];湖南大学;2011年

4 唐仕春;北洋时期在京同乡会馆的请托与受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刘国习;试论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运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嵇雷;民国前期新疆治理研究(1912—1933)[D];新疆大学;2004年

7 陈叙良;近代湖南社会流动研究(1840-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夏海英;章士钊法律思想研究(1903~1917)[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孙桃丽;试论唐才常的政治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丁芮;近代湖南社会控制研究(1840-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林茂;江浙士绅与辛亥革命[J];近代史研究;1993年01期

2 张立文;;胡寅、胡宏为湖湘学奠基[J];湖湘论坛;201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雪梅;1918年留日学生救国团活动述评[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8期

2 乔兆红;湘籍留日学生与湖南近代化[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卓金秀,赵国兵;略论中国留日学生的拒俄爱国活动[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张永红;试论清末留日学生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先导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2期

5 张U,

本文编号:1620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20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8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