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北华捷报》上的中国声音
本文选题:《北华捷报》 切入点:晚清 出处:《近代史研究》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北华捷报》是由英商创办的一份重要的近代在华西文报纸,其初衷是服务在沪外侨,开拓中国市场。由于与英国在华外交机构及租界当局关系密切,该报在来华西人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不仅西方人多在该报发表西人对华观感,关注中外情势的中国人对之也十分重视。自太平军投书该报批评列强助剿政策开始,中国人即在该报发表文章,在一些涉华问题上与西方人进行论辩。本文尝试以关键词检索的方式,对晚清时期中国人在《北华捷报》上发表文章的基本情况做一总体考察。中国人在《北华捷报》上发表的文章大多与中外关系有关,西学东渐、传教问题以及中国治权等问题皆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论争。对这些文章及其引发的反响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北华捷报》,它并非仅仅是在华西人独霸话语权的新闻媒介,中国人亦能通过亲自用英文撰写或翻译的形式,在其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Abstract]:Beihua Jiebao is an important modern Chinese-language newspaper in China founded by British businessmen. Its original intention was to serve foreigners in Shanghai and open up the Chinese market. Because of its close ties with British diplomatic institutions and concession authorities in China, The newspaper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authority among the people in the west of China. Not only do Westerners publish their perception of China in this newspaper, but Chinese people who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ls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t. The Chinese people published articles in the newspaper and argued with Westerners on some issues concerning China. A general survey was made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articles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 "Beihua Jiebao"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Most of the articles published by the Chinese people in the "Beihua Jiebao" were related to Sino-foreign relations, and Western learning spread to the east. The missionary issues, as well as the power of governance in China, are among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se debates. A review of these articles and their repercussions, It will help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Beihuajie, which is not only a news medium dominated by the West Chinese, but also can be heard by the Chinese themselves in English writing or transl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清代中西,中日文化关系史研究——以语言的交流互动为中心”(08JJD770090)的中期成果之一
【分类号】:G219.29;K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梁碧莹;简论黄宽、黄胜对西学的传播[J];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2 林启彦;严复与何启──两位留英学生近代化思想模式的探讨[J];近代史研究;2004年03期
3 陈诗启;;清末税务处的设立和海关隶属关系的改变[J];历史研究;1987年03期
4 朱英;;晚清收回利权运动新论[J];史学集刊;2013年03期
5 贾熟村;冯q光和江南制造局[J];学术研究;2000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苑琛;海关总税务司继任人选之争与中英交涉[D];复旦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含平;;清末知识分子报刊论政的三种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邵雍;王惠怡;;《申报》对义和团运动的舆论导向[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张枝新;陈光明;;传播学视角下辜鸿铭的儒家文化外宣翻译解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朱萍;;辜鸿铭英译《中庸》的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5 朱宝锋;;辜鸿铭翻译活动的多元系统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6 邓颖芝;;近代传教士岭南办报与中国报刊的近代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7 岳升阳,林玉军;宣南文化与北京清末民初的报刊[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8 卢玲;评太平天国领袖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与实践[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1年03期
9 邵林;;解读“报纸杂志化”现象[J];中国编辑;2006年01期
10 余望;;成舍我的办报策略[J];中国编辑;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小燕;;试论外国人在华新闻媒介生存环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曹丹;;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与近代宪政思想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葛鹏程;;新时期上海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启示[A];新四军研究(第二辑)[C];2010年
5 周斌;;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国民外交观念述评[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6 邓绍根;;从“新闻学”一词的源流演变看中国新闻学学科的兴起和发展[A];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C];2008年
7 倪延年;;论我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及趋向[A];新闻学论集(第25辑)[C];2010年
8 邱志红;;从辜鸿铭在北大任教始末看北大“英文门”时期的师生状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9 任智勇;;晚清海关二元体制沿革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0年卷[C];2011年
10 杨萍;丘志力;谷娴子;李榴芬;;广东(广州)是我国清代晚期最重要的翡翠贸易口岸[A];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远;上海公共租界特区法院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5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瑛;李鸿章与晚清条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付兰梅;凝眸“过渡人”的文化脸谱[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晓娟;新闻舆论与民初政局[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晓芳;五四白话文运动主将的近代白话报刊实践(1903—1909)[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陵合;文明排外与赎路情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耿云志;收回利权运动、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J];近代史研究;1992年02期
3 闵杰;清末两大社会运动的同步与合流[J];近代史研究;1993年03期
4 崔志海;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3年04期
5 佳宏伟;近20年来近代中国海关史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5年06期
6 刘世龙;;略论收回利权运动对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J];历史教学;1985年05期
7 詹庆华;略论英人贺璧理与“门户开放”政策的形成[J];历史教学;1996年02期
8 苏全有;;对清末利权回收运动的反思——以邮传部收回京汉路为个案[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年03期
9 陈诗启;;从总税务司职位的争夺看中国近代海关的作用[J];历史研究;1991年02期
10 谢放;“绅商”词义考析[J];历史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声音”朱民[J];中国商人;2011年08期
2 徐继东;;中国声音[J];词刊;2010年10期
3 时刚;;中国声音[J];词刊;2014年01期
4 石一冰;;弘扬民族文化 传播中国声音——王宁音乐创作概观[J];人民音乐;2014年06期
5 娄晓琪;;记录“文明人物” 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 “文明人物”是你、是他、是我,是大家[J];文明;2014年07期
6 ;“中国信心”震撼全球——达沃斯的中国声音[J];华人世界;2009年03期
7 杨书源;王发财;;张勇:让世界耳朵听中国声音[J];北京纪事;2014年08期
8 吕鸿;;国际社会热评达沃斯上的“中国声音”[J];华人世界;2010年03期
9 ;中国声音 美债危机终成陷阱?[J];时代人物;2011年09期
10 李晓栋;;达沃斯上的“中国面孔”带来的“中国声音”[J];华人世界;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巧儿;;“国际标准”舞台上的中国声音——生益科技主导制定的两项IEC国际标准的启示[A];第十一届中国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编辑 杨凯;让“中国声音”更有质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2 ;世界黄金的中国声音[N];中国黄金报;2013年
3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N];深圳特区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罗晖;治堵教授黄海军:不断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声音[N];科技日报;2014年
5 ;传播好中国声音 塑造国家良好形象[N];人民日报;2014年
6 李荣;创新设计升级版需发出中国声音[N];国际商报;2014年
7 记者 丁洪美;中国声音受到热情关注[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邱s,
本文编号:16351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35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