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历史上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研究(1898-1949年)
本文选题:传染病 切入点:青岛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不仅给生命个体带来了巨大的恐惧和痛苦,而且也给社会的发展造成种种障碍和灾难。传染病对近代青岛的影响亦如此。近代青岛各种传染病尤其是霍乱、伤寒、痢疾等的爆发和流行曾给青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它不仅严重威胁着民众的生命和健康,带来社会混乱,还严重阻碍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1898-1949年,青岛分别经历了德、日殖民者的统治和奴役,北洋政府接管、国民政府第一次统治,,日本第二次侵占及国民政府第二次统治,政权更迭交替,政局动荡。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历代当局均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均做了各自的努力,既有相互继承也有独自的创新。目前,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不再单纯是一个自然问题,更越发的成为我们都必须面对的复杂的社会问题。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不仅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又受人口密度、公共卫生、交通、战争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本文依据各种资料,通过对1898-1949年青岛传染病的初步研究,探讨这一多变历史环境下传染病发生或流行的原因,以及疫情发生后,历代当局所采取的防疫措施,从而为未来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共分五章。在绪论章节中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学术上对疾病史的研究概况及对文章中论及的传染病的概念和研究时段进行了界定。展现了传染病研究的进展情况,明确了研究对象,时段等基本要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青岛传染病的疫情概览,对近代青岛发生或流行的主要传染病做了简单的梳理,再现了历史上青岛传染病发生的情景并总结了近代青岛传染病发生或流行的主要特点;第二章主要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分析了诱发传染病的主要致疫因素;第三章详细叙述了近代青岛历届政府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第四章则对近代青岛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评价。1898—1949年青岛传染病的防控研究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政府对疫情出现后的应对机制,这无疑对未来疾病的预防与应对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r preval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not only brings great fear and pain to individuals, but also causes various obstacles and disast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influ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on modern Qingdao is the same.The outbreaks and epidemics of various infectious diseases, especially cholera, typhoid and dysentery, have caused great harm to Qingdao.It not only seriously threatened the lives and health of the people, brought social chaos, but also seriously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From 1898-1949, Qingdao went through the rule and enslavement of German and Japanese colonists, and the Beiyang government took over.The first rule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second occupation of Japan and the second rule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regime change alternately, political instability.In such a social background, the authorities of all dynasties have made their own efforts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both inheriting each other and innovating independently.At present, the occurrence or preval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s not only a natural problem, but also a complex social problem that we must face.The occurrence or preval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s affected not only by natural environment factors, but also by social factors such as population density, public health, transportation, war and so on.On the basis of various dat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 occurrence or preval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is changeable 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taken by the authorities of successive dynasties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epidemic, through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in Qingdao from 1898-1949.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e future.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In the introduction chapter,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introduced,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disease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and period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are also given.It shows the progress of infectious disease research, and clarifies the basic factors, such as object, period and so on.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Qingdao, and briefly combs the main infectious diseases occurring or prevalent in Qingdao in modern times.This paper reproduces the historical scene of the occurr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Qingdao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ccurrence or preval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modern Qingdao.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main epidemic factor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rom two aspect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nvironment.The third chapter describes the measure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by the successive governments of Qingdao in modern times.The fourth chapter briefly evaluates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Qingdao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From 1898-1949, the contents of the study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Qingdao are mainly the government's coping mechanism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epidemic.This undoubtedly has the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he respons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09;K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安海,房晓山;部队中结核病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航空军医;2001年04期
2 张茂运;渡海登陆作战卫勤保障演练中的传染病预防工作[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2年02期
3 杜东旭,董克俭,孙国华;我部做好Ⅱ号病预防工作的体会[J];航空军医;1995年05期
4 戚金荣,董燕燕;2255名新兵检疫及健康复查分析[J];航空军医;1996年05期
5 陈建梅;传染病及其并发症140例死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6 朱安厚;杨兆民;白晶;;当前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预防医学论坛;2007年05期
7 裴丽;马德新;;驻马店市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0年21期
8 卢文昌,唐正贵,王茂雨;空勤人员肺结核调查[J];航空军医;1995年06期
9 王善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卫生保健工作者[J];航空军医;1995年06期
10 沈江洁,张榕红,尚继迎;飞行员肺结核8例分析[J];航空军医;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润梅;张爱先;;传染病报告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苏海军;;传染病与地方病控制研究[A];2009-201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3 王式春;;龙岗区街道预防保健所传染病防控人员状况调查分析[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4 江杰;罗颖;;传染病的控制是医院感染管理的新课题[A];全国医院感染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倪秀荣;;传染病的报告管理与医院感染管理[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四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6 王志芬;左泽锦;;传染病疫情漏报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A];中国医院协会第十四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7年
7 张渊;胡越;孙斌;张耀欣;;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A];第三届全国卫生质量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卫生质量管理》第二届编委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张国华;;医院传染病漏报分析及对策[A];第一届航天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9 黄孔华;陈淑香;;从疫情分析探讨传染病的控制[A];华东地区第十次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华东地区流行病学学术会议20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谢阿静;盖丽贞;李青云;王秀廷;;利用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水平[A];2005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立;欧盟欲创建传染病预防监控中心[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记者 刘娟丽;网络直报系统提高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敏感性[N];郴州日报;2009年
3 车喜韵;上半年全省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疫情[N];陕西日报;2008年
4 ;铜对传染病预防效果明显[N];中国信息报;2003年
5 记者 车喜韵邋实习生 杨雪筠 赵倩;全省上月无甲类传染病报告[N];陕西日报;2008年
6 杨正文;猪传染病预防十法[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7 吴正和;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执法检查[N];南通日报;2008年
8 记者 任诗芹;2月全省传染病发病9607例[N];安徽日报;2006年
9 霍晓丽;加强学校流行传染病防控[N];河北日报;2007年
10 蒙福昌;册亨严抓学校传染病防控[N];黔西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甄雪燕;近百年中国传染病流行的主要社会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吴亚琼;湖北省农村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能力评价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杨志军;我国慢性传染病预防与治疗监测的经济学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赵琦;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应对能力评估工具的开发、应用与评估模型的探索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王文远;古代中国防疫思想与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陈玫芬;疫病之中医预防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黄淑琼;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流感传播特征及防控措施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吴郁琴;公共卫生视野下的国家政治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许三春;清以来的乡村医疗制度[D];南开大学;2012年
10 张毅强;风险感知、社会学习和范式转移[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德志;青岛历史上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研究(1898-1949年)[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2 龚海燕;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3 唐朝丽;民国时期四川的传染病与社会(1912-1937年)[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孔浩南;北京朝阳区、大同市流动人口重点传染病预防知识与行为调查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
5 韩俊锋;安阳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6 张薇;兰州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7 张姝;高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机制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0年
8 林忠岭;海口市传染病预警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梁丽哲;河北传染病流行与政府应对(1949~1957)[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冯玮;上海市民营医疗机构概况及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现况调查[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83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68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