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蒋介石全国总动员理念释辨

发布时间:2018-04-15 06:18

  本文选题:抗日战争史 + 蒋介石 ; 参考:《民国档案》2014年04期


【摘要】:对蒋介石在抗战动员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应给予客观评价。就其动员指导理念而论,史实表明,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蒋介石就开始形成了实施"全国总动员"的设想,其主张包括:实施国家总动员所畏不在鲸吞而在蚕食;实施国家总动员最后决胜之中心不在都市而在乡村;实施国家总动员是现代国家的唯一特质。客观辨析蒋介石的国家总动员理念,其目标主要指向是"抗日"而非"反共";其实现方式是"组织""统制"而非"放手发动群众";其实践后果是"政府包办"而非"全民抗战"。
[Abstract]:The historical role played by Jiang Jieshi in the mobilization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should be objectively evaluated.As far as its guiding concept of mobilization is concerned, historical facts show that Jiang Jieshi began to form the idea of "national mobilization" long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full-scal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It is not in the city but in the countryside to carry out the national mobilization, which is the only characteristic of the modern country.The objective objective of Jiang Jieshi's general mobilization of the state is to "resist Japan" rather than to "oppose the Communist Party"; the way of its realization is to "organize" "control" rather than "to let the masses go free"; its practical consequence is "the government arranges" rather than "the war of resistance by the whole people".
【作者单位】: 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系;
【分类号】:K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傅德华;褚若千;冯淑;;中国近代军事人物传记资料研究概述——以《20世纪中国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为例[J];军事历史研究;2012年01期

2 余子道;;淞沪会战若干问题的再探讨——兼与魏宏运教授商榷[J];军事历史研究;2012年04期

3 文双发;;简论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川军事交通[J];军事历史研究;2012年03期

4 吕晓勇;;国民政府抗战动员体制若干问题辨析[J];军事历史研究;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焕鹏;三青团成立的动因再探——兼与马烈先生商榷[J];安徽史学;2002年01期

2 马烈;关于三青团成立的原始动机之三论——答杨焕鹏先生[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3 欧阳军喜;;司徒雷登与战后中国的“新革命运动”[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4 欧阳军喜;;历史要重演吗?——1948年的周鲠生、胡适之争及其意蕴[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5 李红梅;;三青团成立的原因新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刘灿华;;吏治腐败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败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吕晓勇;;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战争动员与基层控制关系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卫春回;;试论40年代后期自由主义政论期刊[J];图书与情报;2007年01期

9 苏阳扬;;从常州地区会道门的兴衰看地方权力体系之演变[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10 李茹;;略论川陕苏区的生产动员[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纪辛;;寂寞身后事——写在经济学人方显廷《回忆录》出版之际[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2 卢勇;;中央研究院与中国近代学者群体职业声望的提升[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3 李学通;;中国抗战中的科技力量——以地质学为核心的评述[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4 张静;;太平洋国际学会与1929~1937年间的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以金陵大学中国土地利用调查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5 申晓云;;近代中国历史大变局中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科学社”同人群体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与近代中国(1840~1949)”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天政;;抗战时期特种矿品对苏、美易货偿债及其影响[A];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C];2009年

7 李珊;;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的舆论战——以中国知识界的英文撰述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1年卷)[C];2012年

8 金以林;;蒋介石的1932年[A];蒋介石的人际网络[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桂珍;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研究(1924-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何建国;领袖著作与意识形态:孙中山著作的出版与传播研究(1919—1949)[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郭昌文;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D];浙江大学;2011年

7 曹嘉涵;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研究(1941-1945年)[D];复旦大学;2011年

8 房正;中国工程师学会研究(1912-1950)[D];复旦大学;2011年

9 华翔;国际地位与领土主权[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倩;天津反日会研究(1928年8月-1929年6月)[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勋;南京国民政府监狱行刑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猛龙;杨天石与蒋介石研究探析(1955-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廖利明;国民党福建省各级党部研究(1937-1945)[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郭利珠;蒋介石军官训练团模式研究(1933-1945)[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燕;中国国民党干部培养体制变革研究(1924-1945)[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程再凤;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娟娟;民国时期农本局研究(1936-1941)[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蔡兴彤;国立劳动大学研究(1927年-1932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琛琳;民国时期国民党绥远省党部研究(1911-1945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丁思泽;芦沟桥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军事机关长官会报第一至十五次会议记录[J];民国档案;1987年02期

2 魏宏运;;关于八一三淞沪抗战的几个认识问题[J];民国档案;2011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性初;;捕鼠记(外一章)[J];海内与海外;201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罗勇;“世界屋脊神奇西藏”全国总动员[N];中国旅游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苟慧智;节约发展 发起全国总动员[N];中国电力报;2006年

3 记者 毛咏;援疆:全国总动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本报记者 龙飞;开发投资“全国总动员” 发展商后市审慎[N];中国经营报;2009年



本文编号:1752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52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1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