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女红军
本文选题:红军 + 长征女战士 ; 参考:《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几千名参加长征的女红军在政治宣传、救护收容、后勤运输、前线作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漫漫长征路上,她们跋山涉水,负重艰难前行,还要克服自身性别带来的一系列妇女特有的问题,如裹过小脚、无法洗脸洗澡、没有经期孕期保护、被迫舍弃刚生下的骨肉,等等。在艰苦的环境中,女红军表现出团结向上、积极乐观、不怕牺牲的坚韧品质。她们的长征实践本身也是妇女解放的宣言书、宣传队与播种机,引领了中国女性的新觉醒。
[Abstract]:Thousands of female Red Army participated in the long march in political propaganda, rescue, transport logistics,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front-line combat and so on. In the long march on the road, their weight is struggling, travel over land and water, but also to overcome a series of women's own gender specific problems, such as wrapped feet, unable to wash, no menstrual protection during pregnancy, were forced to abandon the birth of flesh and blood, and so on. In the difficult environment, the female red army show unity upward,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not afraid of sacrifice. They practice fortitude March declaration itself is the emancipation of women, propaganda team and seeding machine, leading the new Chinese awakening of women.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分类号】:K2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涯;苏区妇女解放实践初探——以川陕根据地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关威;新文化运动与陈独秀的妇女观[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3期
3 王倩;;从严别男女政策看太平天国妇女的社会地位[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廖胜;王晓南;;太平天国妇女参政为官新论——兼论妇女参政为官不能作为太平天国解放妇女的主要论据[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5 张军亭;;20世纪初中国妇女参政运动兴起探析[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董礼刚 ,房桂芝;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7 关威;五四时期李达的妇女解放思想[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邓怡舟;蒋理;;论辛亥革命对民国初年妇女解放的促进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9 钱莹瑾;;论清末女学[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年03期
10 刘宁元;;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北平女性报刊[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静;;五四运动与妇女解放[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2 赵晓宁;;母亲,我永远的楷模——怀念机智勇敢的母亲季桂芳[A];老兵话当年(第十辑)[C];2006年
3 张素玲;;被建构的女性:晚清至“五四”时期民族主义话语中的性别表述及其社会文化意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汪明;;满含深情忆战友——忆苏北文工团首任团长兼教导员黄其明同志[A];老兵话当年(第九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省直机关工委书记 王晓明;弘扬五四精神 开创美好未来[N];黑龙江日报;2009年
2 王文穆;谈太平天国的妇女政策[N];河南日报;2000年
3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张绍春;湖南知识分子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智勇;《改造》杂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正;建国初甘肃省民勤县妇女解放状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曹莹莹;从《申报》看二三十年代妇女解放及其社会形象[D];安徽大学;2011年
3 龚婵;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子剪发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吉莲;《大公报》与清末妇女解放[D];河南大学;2005年
5 赵煌;近代社会观念冲突的透析[D];苏州大学;2013年
6 侯瑞;清末民初直隶女教师群体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张丽;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妇女生活状况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及立平;论宋恕的社会批判和社会改革思想[D];中南大学;2004年
9 徐娟;新中国“铁姑娘”形象生成的历史语境[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10 廖熹晨;新中国初期(1949-1966)北京地区性伦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61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6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