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1931年间达尔罕旗放垦中的贵族纠纷
本文选题:内蒙古 + 达尔罕旗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1907-1931年间,内蒙古哲里木盟达尔罕旗经历了7次放垦,贵族因争夺土地权益而起的纠纷不断出现。其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清廷对蒙地的"大放垦、小禁垦"政策给私垦足够的发展空间,却未尝试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该旗未垦荒地较多却又缺乏有力的领导者;清末新政期间开始官放,民国初期也将垦权下放到蒙古贵族手中,极大地鼓励了蒙古贵族积极追求农业利益,垦务政策的转变成为达尔罕旗贵族纠纷表面化、白热化的关键转折点。贵族围绕放垦的纠纷经历了表面化、白热化、持续扩大与深化四个阶段。清廷在20世纪初期推行蒙地放垦政策之后,贵族之间的纠纷由明争暗斗变为公开的利益争夺。民国初年,贵族开始动用武力来解决垦务纠纷。此后,贵族的争夺转向了熟地乃至剩余的牧场,影响到下层民众的生计和游牧经济的存续。实际上,在1939年伪满政府实行"蒙地奉上"政策之前,蒙古贵族掌握着蒙地的管辖权和收益权,并成为推动蒙地放垦的重要力量。
[Abstract]:From 1907 to 1931, Dahhan Banner of Inner Mongolia Chellimu League experienced seven reclamations, and the disputes between the nobility and the aristocrats for the land rights and interests appeared constantly. The main reasons include three aspects: the Qing government's policy of "releasing the land in a big way, banning the small reclamation" policy to give enough development spa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private land, but not trying to establish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 flag has more uncultivated wasteland but lacks of powerful leaders; During the New dea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official release began, and 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clamation power was also transferred to the Mongolian nobles, which greatly encouraged the Mongolian nobles to actively pursue the interests of agriculture, and the change of the reclamation policy became superficial in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nobility of Dalhanqi. The key turning point of white-hot. The nobility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superficial, white-hot, expanding and deepening. After the Qing Dynasty 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land reclamation in the early 20 th century, the disputes between nobility changed from infighting to openly competing for interests.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nobility began to use force to resolve disputes over reclamation. Since then, the struggle for aristocrats has shifted to the ripe fields and even the remaining pastures, affecting the livelihood of the underclass and the survival of the nomadic economy. In fact, before the puppet Manchu government carried out the policy of "Mongol offering" in 1939, the Mongolian aristocrats held the jurisdiction and the right to profit of the Mongol,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reclamation of the Mongol.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分类号】:K25;D9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孛儿只斤·布仁赛因,金山;温都尔王和“西夹荒”的开垦问题(节译)[J];蒙古学信息;2000年02期
2 汤开建;张_g;;1891年热河金丹道起义中的蒙、汉民族冲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杰;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古代救灾特点及其现代启示[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2 朝乐门;;浅析蒙古族农业经济的发展因素[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湘容;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民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严庆;从冲突到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红梅;清末民国时期达尔罕王旗经济结构变迁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朝乐门;近代蒙古族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3 乌云达来;动荡时期的蒙旗[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 托娅;清末至民国初年归化城土默特土地关系变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焦红娟;内蒙古东四盟与肃亲王的调查[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王铁钢;清末民初达尔汉王旗汉族移民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那申套格套;清末科尔沁右翼前旗官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8 贾贺敏;清代漠南蒙古地区自然灾害与蒙古社会[D];青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郭雷庆;中华民国政府的对蒙政策与蒙汉关系[D];山东大学;2013年
10 郝杏敏;清末金丹道教起事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玉海;清代内蒙古东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蒙汉民族矛盾[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宋国强;断清祚于斯时 拯黎庶于水火──金丹道教起义领袖杨悦春[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寒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内蒙古地区的特点浅析[J];阴山学刊;2000年03期
2 白音太;;“内人党”冤案前后[J];炎黄春秋;2009年08期
3 乌嫩齐;内蒙古地区的抗日武装斗争[J];中华魂;2005年10期
4 涛海;辛亥革命时期我国蒙古地区的抗俄斗争[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9年Z2期
5 马寒梅;傅作义与内蒙古地区的抗战[J];阴山学刊;2005年04期
6 白音太;;“内人党”冤案始末[J];共产党员;2009年19期
7 任其怿;从神社看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地区的文化侵略[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鲍海燕;;论袁世凯设置内蒙古三特别区(热河、察哈尔、绥远)的启示[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庆格勒图;试论内蒙古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作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赛航;;试论抗战胜利后内蒙古东部地区蒙旗复员[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周太平;;关于“牛年之乱”的一个考察[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2 赵敏;;解放战争时期内蒙古的民族运动[A];蒙古史研究(第四辑)[C];1993年
3 金海;;日本在内蒙古确立殖民统治及其对蒙古民族运动的政策[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4 王彤;;内蒙古解放区的银行及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三辑)[C];2003年
5 杨策;刘树松;;太平军北伐前后北方少数民族的反清斗争[A];太平天国北伐史论文集[C];1983年
6 汪炳明;;是“放垦蒙地”还是“移民实边”[A];蒙古史研究(第三辑)[C];1989年
7 金海;;日本占领时期的内蒙古盟旗制度[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8 甘旭岚;;蒙古民族各阶层人士的抗日斗争[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9 赵之恒;;咸同年间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反清起义[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常安;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华民族”观与相关政治实践[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记者 韩卿立;布赫出席我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座谈会[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3 孙岗 纪敏;收押改造伪蒙疆战犯记[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春雷;清末民国时期内蒙古东部农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任其怿;日本帝国主义对内蒙古的文化侵略活动(1931年-1945年)[D];内蒙古大学;2006年
3 张_g;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地区传教活动研究(1865-1911)[D];暨南大学;2006年
4 梁卫东;清末鄂尔多斯基层社会控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朝格满都拉;近代兴安盟地区土地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后东升;蒋介石对抗战前后蒙古问题的处理[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瑞雪;内蒙古盟市制度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任丽媛;“大跃进”时期的教育革命与内蒙古的民族教育[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张晓丽;建国初期内蒙古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作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4 阿拉坦巴根;1913年锡林郭勒—察哈尔战事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8年
5 白杨;试论姚锡光的“筹蒙”主张[D];内蒙古大学;2009年
6 高青钢;近代内蒙古东三盟藏传佛教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7 刘茗;热察绥改省对国家整合的影响研究(1928-1937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城城;近代内蒙古西三盟藏传佛教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9 布仁通拉嘎;昭乌达盟土地改革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10 门金宝;晚清内蒙古蒙古族民族主义思潮析论[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85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78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