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前后中华农学会的政治立场与事业转向
本文选题:北伐 + 中华农学会 ; 参考:《学术月刊》2014年07期
【摘要】:北伐战争作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对近代中国的农业知识分子及其最大的社团组织中华农学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从大处着眼,进入民国的中华农学会等民间社团,大多与实际政治相对隔膜,专注于农学知识之引介、传播和研究,对于农业问题出路亦取径于科学化,亦可谓"纯学术"路径。当国民革命的政治运动勃兴之际,这一群体转变了一贯的无党无派立场,不仅介入政治,而且站到了国民党一边,主动呼应国民革命,其后又融入国民政府的民生建设。如此转变,不仅使其涂染上了较为浓重的三民主义政治色彩,也使其与农村整体改造以及现代民族国家之建构发生关联。究其原因,既是其迎合历史潮流、顺势而为的现实选择,也是其寄希望于政治解决农业问题的深层考虑。
[Abstract]:The Northern Expedition War, as an important event affecting the course of China's history, had an important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s and their largest association organization, the Chinese Agricultural Society in modern China. From the big point of view, the Chinese Agricultural Society and other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which entered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e mostly separated from actual politics, focusing on the introduction, dissemination and research of agronomic knowledge, and also taking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the way out of agricultural problems. It can also be described as a "pure academic" path. When the political movement of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flourished, the group changed its consistent position of no party and no party, not only intervened in politics, but also took the initiative to echo the national revolution, and then merged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ople's livelihood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his change not only made it painted with a strong political color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overall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nation-state. The reason is not only the realistic choice which caters to the historical trend and conforms to the trend, but also the deep consideration of the political solution to the agricultural problem.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农学会与农业现代性因素的接引研究(1916-1937)”(12BZS048)
【分类号】:S-26;K2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瑞;;中华农学会的早期组织演化与宗旨歧变[J];史学月刊;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文化的现代启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林海波;;民国时期女子教育学制的发展变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3 魏隽如;汤倩;;高阳地名与文化[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刘晓云;;民国初期北京社会教育述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胡勇;民国初年的林政论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许文果;;1919~1920年北京教育界索薪运动论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7 王蓉霞;;五卅运动期间英国对华政策的变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范玉红;;清末新政倡行图书馆的立场与贡献[J];图书与情报;2006年04期
9 贾蕊华;贾俊兰;;昙花一现的民初通俗教育研究会初探[J];沧桑;2006年04期
10 刘雪琳;郭霞;;北洋政府时期顾维钧与中俄建交交涉[J];沧桑;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立群;;民国时期河北旗地政策述略[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阎广芬;;西方女学的传入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3)——中国性别教育史研究(含女子教育等)[C];2009年
3 仇华飞;;试论1933年中美棉麦借款的得失[A];近代中国(第七辑)[C];1997年
4 李洪珍;;“民族主义”旗号下上海总商会的解散[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5 单正平;;梁启超文学功能论的再认识[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金以林;;南京国民政府发展大学教育述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1999年卷[C];1999年
7 杜曼·叶尔江;;裕固族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开发[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8 吴景平;;孙中山关于兴办新式银行的思想述论[A];近代中国(第二十三辑)[C];2014年
9 杨德才;;近代外国在华投资:规模与效应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3期(总第25期)[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运明;1928-1937年山东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高晓东;民国时期科学管理思潮研究(1927-1937)[D];南京大学;2011年
7 刁含勇;新中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949—1954)[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晓娟;新闻舆论与民初政局[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修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灾荒救济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绪迁;莫理循与中国参加一战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彩荣;福建协和大学教授群体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世伟;北洋政府外交制度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5 孔林林;抗战时期山东妇女运动和妇女生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曼;1935-1938年中国青年党的政治主张[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彦君;张伯苓中学办学理念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小京;师范教育、社会教育与乡村建设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西南大学;2011年
9 齐旭;近代教科书中的进化论叙述[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卜春鹤;民初教育团体与1922年学制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觉农;;中华农学会——我国第一个农业学术团体[J];中国科技史料;1980年02期
2 周邦任;中国农学界的先驱过探先[J];中国科技史料;1994年02期
3 章楷;略述中华农学会[J];中国农史;1985年04期
4 王思明;;中华农学会与中国近代农业[J];中国农史;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华农学会成立会纪事[J];中国农学通报;1987年03期
2 ;浙江省农业厅 浙江省农学会征文编印《农业论文选编》[J];浙江农业学报;1990年04期
3 曹伯强;省农学会召开扩大理事会——传达贯彻中国科协“二大”精神,检查部署学会工作[J];山东农业科学;1980年03期
4 张良健;新疆农学会年会暨农业科技发展战略学术讨论会在乌鲁木齐召开[J];新疆农业科学;1987年02期
5 柯象寅;;往事忆语[J];中国农学通报;1987年03期
6 张力越;张力青;;省农学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J];河南农业科学;1989年03期
7 涂书新,唐年鑫;湖北省原子能农学会第四届代表会议在武昌召开[J];核农学通报;1995年06期
8 吴汉林;;广西农学会一九七八年年会在南宁召开[J];广西农业科学;1979年01期
9 ;魏建昆院长获加拿大国家农学会国际成就大奖[J];河北农业科学;1996年01期
10 ;广西农学会章(一九九八年四月一日通过)[J];广西农学报;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建华;;前言[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编写说明[A];核农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初)2008-2020[C];2008年
3 唐掌雄;;核技术农业应用概况[A];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文摘集(下册)[C];1991年
4 ;前言[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5 ;云南省作物学会[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0—200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6 ;云南省作物学会[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7 温贤芳;;中国核农学和航天农学的成就及发展建议[A];全国“核技术及应用”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辽宁农业科学》投稿须知[A];辽宁省昆虫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莉;周口市农学会成立[N];周口日报;2008年
2 福建省农学会;注重求真务实 促进科技兴农[N];福建科技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钟燕平;务农学会看手机 不怕碰上坏天气[N];农民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 周四清 记者 解悦 李涛;两岸农业专家纵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N];南京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发挥科协优势 积极投身抗旱[N];山东科技报;2011年
6 李德新邋吴红梅;灾后如何补救 农业专家支招[N];新华日报;2008年
7 邹蔚烈;一盘“效益果”六成都姓“科”[N];湖北科技报;2004年
8 罗兵前 李德新 方雅琴;省农科院组织专家提出应对措施[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9 方圆;分类抓好在田作物雪后管理[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10 记者 蔡忠平;省科协第六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宏论迭起[N];福建科技报;2006年
,本文编号:1812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1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