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晚清科举考试风气

发布时间:2018-05-12 08:51

  本文选题:张之洞 + 科举文体 ; 参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7期


【摘要】:晚清科场考官是主宰科举考试风气的要角,突出代表者即为张之洞。同治六年,张之洞出任浙江乡试考官,不仅注重首场文体的醇正,而且重视二、三场文体的命题和取士,极大地推动了晚清科场的古雅风气。此后,他又在湖北学政任内倡导经解之学,开办新式书院,成为晚清学风转向的关键。从同治六年至光绪初年,张之洞在出任科场考官之际,选编《江汉炳灵集》、《轩语》等科场书,在论文论学方面侧重教士而非讲学,对各类科举文体逐一指示门径,既便于初学者揣摩捷径,又能为中上之才说法,反映出晚清选才取向与科场风气互动影响的新局面。
[Abstract]: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examiners were the dominant examiners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and the prominent representatives were Zhang Zhidong. During the six years of Tongzhi, Zhang Zhidong served as an examiner in Zhejiang Province, paying attention not only to the first style, but also to the proposition of two or three styles and the selection of scholars, which greatly promoted the quaint atmosphere of the science fiel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ince then, he advocated the explanation of classics and set up new academies in Hubei Province, which became the key to the turn of the style of stud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From six years of Tongzhi to the early years of Guang Xu, when Zhang Zhidong was an examiner, he selected and edited "Jianghan Bingling Collection", "Xuan language" and so on. It is not only convenient for beginners to figure out shortcuts, but also for middle and superior talents, which reflects the new situ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oice of talents and the atmosphere of science and fiel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清代科举文体与选才观念》(批准号:12YJC751001)
【分类号】:D691.3;K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关晓红;陶模与清末新政[J];历史研究;2003年06期

2 於梅舫;;科考与经解——诂经精舍、学海堂的设置与运思[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华;翟海涛;;甲午陆战与晚清陆军军事教育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2 石文玉;;超然于新旧之间的一次思想努力——张之洞《劝学篇》的写作背景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胡凯;;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舒习龙;;张之洞与晚清练兵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石文玉;;晚清社会的映像——张之洞生平的解释意义[J];长春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韦佳;李苏;;浅谈“清末新政”与中国近代军队体育的变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7 王志龙;从《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看张之洞法制改革思想——兼论张之洞与沈家本的修律之争[J];池州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8 祝婷婷;;张之洞的《劝学篇》与晚清新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9 鞠北平;;论张之洞军事人才教育思想及其实践[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伍振华;;略论晚清中央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肖寒;;来春石泰聘华前后诸史事[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细珠;;清末新政、立宪与革命研究的几个问题[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检讨:问题与前瞻[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陆胤;近代学术的体制内进路[D];北京大学;2011年

3 李君;“存在之由”与“变迁之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黄健美;上海士绅李平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杨实生;清流与晚清政治变革[D];湖南大学;2011年

7 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高汉成;签注视野下的大清刑律草案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厉广雷;论中国民国时期法律体系的建构[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鑫;张之洞与我国早期师范教育[D];南京大学;2011年

4 邱羽;清末户口调查述论(1906-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和平;嬗变中的两湖书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胡丽;清末湖北州县教育改革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振宇;民初内务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魏立永;林绍年与清末新政[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占领;平满汉畛域问题的讨论和策划[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建太;从洋务局的流变看晚清中外交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细珠;张之洞与《江楚会奏变法三折》[J];历史研究;2002年02期

2 宋巧燕;;诂经精舍和学海堂的朴学教学[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小锦;;浅议1927-1937年近代公务员考选制对科举制的传承[J];贵州文史丛刊;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18779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8779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8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