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社会结构
本文选题: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 + 建国初期 ; 参考:《农业考古》2014年04期
【摘要】:马克思社会分层理论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基层乡村社会建构的逻辑起点。通过对阶级的动态建构,中国共产党将其政治意识形态下行并渗透到乡村社会,从而,一种新型的以阶级为基础、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的、泛政治化的社会结构形态正在形成,并且这种具有等级差异的阶级结构形态与过去的传统的差序社会结构形态在形式上明显不同。阶级关系在乡村基层社会的最终形成直接导致了传统社会结构的缺失与错位,农民在阶级关系的构建中寻找自身的阶级定位,但这种定位恰恰是新的社会分层的出现。
[Abstract]:Marx's theory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grass-roots rural society. Through the dynamic 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downgraded its political ideology and infiltrated it into the rural society, thus, a new type of class based, with a strong ideological color, The pan-politicized social structure is forming, and the class structure with hierarchical difference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social structure of differential order in the past. The ultimate formation of class relations in rural grassroots society directly leads to the absence and dislocation of traditional social structure. Peasants seek their own class posi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relations, but this position is precisely the emergence of new social stratification.
【作者单位】: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发展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建国初期西南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的政权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XDJ009)
【分类号】:A811;D422.6;K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道炫;一九二○—一九四○年代中国东南地区的土地占有——兼谈地主、农民与土地革命[J];历史研究;2005年01期
2 沙汀;;在石板滩——(一九五二年在四川华阳县石板滩参加土改日记片断)[J];新文学史料;199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文;;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产党宣言》为中心的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邓经武;付雪莲;;文化理念是城市建设的要务——以成都市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3 邓小华,李慧;亚当·斯密的优势原理和国际贸易理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钱守云;;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保障农民政治利益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郑小娟;周宇;;“蓄水”、“反哺”和“信息终端”——略论徽典对明清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三个基本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凌宏;;国外爱国主义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孙如轩;;新农村建设应注重“礼治”——对一次村民代表会议的观察和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9 包先康;李卫华;;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理念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陈国锋;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培育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武;龚圣理;;中国古代社会及其私有制的终结——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3 吕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解放[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饶洪生;;遵义会议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贵州发展——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理论研究[C];2011年
5 黄任远;;自然神话与自然崇拜——对赫哲族神话的思考之二[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6 许志峰;;公民科学素质基本标准的框架结构[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巫文强;;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8 张健;;农业税费免除前后村干部的行动逻辑——关中庙村的个案分析[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李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10 李平;张秋菊;;省际边界地区乡镇政府职能现状分析——以闽粤边界的新丰镇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善华;虚拟经济视角下我国房地产泡沫生成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9 祁冰;20世纪上半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10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任海滨;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探源及其突破性贡献[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季晓希;试论我国村民自治的历史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舜;大学生村官的身份认同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陈志超;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民法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温锐;民间传统借贷与农村社会经济——以20世纪初期(1900—1930)赣闽边区为例[J];近代史研究;2004年03期
2 乌廷玉;旧中国地主富农占有多少土地[J];史学集刊;1998年01期
3 章有义;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地权分配的再估计[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青兰;社会结构变迁与人格的现代转型[J];理论与改革;2003年06期
2 张青兰;社会结构变迁与人格的现代转型[J];人文杂志;2004年02期
3 李淑娟;日伪统治时期东北农村社会结构的殖民地化[J];学习与探索;2005年03期
4 王欢;;中国古代社会中身份规则的结构化和制度化研究[J];史学集刊;2006年02期
5 王铁桥;张文静;;论江户时代的日本社会结构与儒教文化[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年05期
6 马戎;;从社会学的视角思考双语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李伏明;;明清永佃与“一田二主”现象新论[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陈国灿;;论南宋江南地区市民阶层的社会形态[J];史学月刊;2008年04期
9 李凤琴;;暴力语言的社会成因及其对儿童言语行为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10 李建国;;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志兰;沈君彬;;构建福建和谐社会结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卢汉龙;;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构理论问题[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3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Melvin Kohn;王卫东;裴蓉;;变迁中中国的社会结构与个性[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杨云珍;;当代社会结构变迁及中国共产党适应性分析[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7 樊鹏;;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以中国国家强制职能的发展为视角[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晓婷;;两种社会结构和我国大学组织的特点[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鹏森;吴海红;;在兼顾社会各阶层利益的基础上突出弱势关怀——从社会结构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创新[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上海现代化理论研讨会会议资料汇编[C];2003年
10 沈关宝;;公共空间与社会结构[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世玲邋实习记者 唐亮;嬗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记者 龙昊;中国经济社会结构面临重大转型[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3 复旦大学文博系 陈淳 郑建明;环境、稻作起源与社会结构[N];中国文物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王映;“和谐社会”重在实践[N];河南日报;2005年
5 吉方平;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媒体责任[N];黄山日报;2005年
6 陈力丹;传播媒介如何影响社会结构[N];学习时报;2004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所长 教授 段华明;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必须协调[N];南方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史芳 成静;从“洋葱头”蜕变到“橄榄” 市场配置资源最关键[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张乐;我国出现10个阶段性发展特征[N];今日信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鸿;现实社会结构观与西方社会结构理论批判[D];吉林大学;2005年
2 高峰;当代视野中的市民社会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詹晋洁;当代阿拉伯国家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张兆曙;非常规行动与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力跃;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困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汪绪永;毛泽东社会结构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7 谭宗泽;行政诉讼结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9 李劲;社会转型视域中的中国公民社会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10 宋文新;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璐;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立法变迁探微[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黄炯;湘东泉村宗族的社会结构与变迁[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3 胡楠;论社会利益群体的分化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的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4 宁春辉;司法场域的社会结构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张必春;高等教育扩招与阶层间的封闭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叙良;近代湖南社会流动研究(1840-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亭;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朱朝锋;民间法的转型与一元法律秩序的前景[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段兰英;农民投资机会的结构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10 朱欢乔;我国社会结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影响及其对策[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058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90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