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外国记者对抗日根据地的考察及其意义
本文选题:外国记者 + 抗日根据地 ; 参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11期
【摘要】:全国性抗战初期和后期,外国记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深入考察,记述了八路军、游击队强大的战斗力及全民战争动员的伟大力量,报道了抗日根据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史无前例的成就。这些报道让公众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艰苦抗战的事实真相,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主流地位,并预测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前景。
[Abstract]:In the early and late stages of the National War of Resistance, foreign journalists conducted in-depth inspections of the Shensi-Kansu-Ningsia Border region and other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described the great fighting power of the eighth Route Army and the guerrillas and the great forces mobilized by the whole people in the war. Reported on the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unprecedented achievements. These reports let the public know the truth of the hard war of resista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ts army, reflected the mainstream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nd predicted the prospect of the vic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制度探索和实践的历程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RW008) 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三农’视角融入农业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探索”(项目批准号:BJSZ2149ZC15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克明 ,刘景修;抗战时期美国记者在华活动纪事(一)[J];民国档案;198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必峰;李嘉树;;西方记者探访和宣传“红色中国”的原因[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翟会盘;;抗战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浅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袁本文;周恩来与西方新闻记者[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4 袁本文;周恩来与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5 刘德喜;抗战后期美国与中共合作的基础是脆弱的[J];北京党史研究;1997年02期
6 李亮;马晶钰;;中共七大研究中两个问题的再探讨[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4期
7 寻益人;“百团大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J];沧桑;2005年04期
8 郝正春;;战时日军对山西物质环境的破坏——以晋东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沧桑;2006年06期
9 王戎;重庆市抗战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杨晓虎;;美国对台军售——中国和平统一大业掣肘因素探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伟;;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彦民;;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弊病[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3 罗焕章;;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日战争的几个问题[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第四辑[C];1993年
4 杨帆;;略论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中美文化关系(1941.12—1945.8)[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丛第五辑[C];1995年
5 高阳;;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1年(上)[C];2012年
6 陆遥;;试析延安时期国际友人眼中的“延安作风”[A];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C];2013年
7 吕波;李云峰;;李鼎铭的参政议政思想和实践[A];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纪念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七十周年论文集[C];2007年
8 袁武振;梁月兰;;国际友人在陕甘宁边区的活动及其贡献[A];总结历史经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纪念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七十周年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润;毛泽东联美抗苏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谭笑;“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莉;近代中国的媒介镜像:《纽约时报》驻华首席记者哈雷特·阿班中国报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学;2011年
9 华翔;国际地位与领土主权[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杨泽喜;毛泽东时代意识形态作用下的中国对苏对美外交战略[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颖;抗战时期桂林小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晓华;抗战期间西方记者在华活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喜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4 袁德刚;美国对华文化外交研究(1938-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侯鲁男;罗斯福对华经济政策(1931-1945)[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梁雨;试论新世纪以来两岸间党际交流[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胡杨;抗战时期延安南区合作社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转;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民政治参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蔺锐;建构主义视域下的中美军事交流(1979-2010)[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瑛;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静波 ,朱超南;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又一座丰碑——析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着力点[J];党史纵览;2002年06期
2 高冬梅;抗日根据地救灾工作述论[J];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03期
3 韩振国;山西抗日根据地农村基层文教工作述略[J];沧桑;2003年05期
4 张丽华;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及其意义[J];文史月刊;2003年07期
5 李庆刚;论开明士绅与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公益活动[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李金铮,张雪;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02期
7 张晓丽;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的水利建设初探[J];中国农史;2004年02期
8 ;《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出版发行[J];中国钱币;2004年02期
9 胡建电,倪彬;三北抗日根据地何时“基本形成”[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陈信琼;安徽抗日根据地的妇女运动[J];江淮文史;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时生;李岩;刁筠寿;葛正基;;和含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情况[A];铁流: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专辑——新四军统一战线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徐蓬;;浅述随南抗日根据地在鄂豫边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A];中原伟业——鄂豫边区抗日民族根据地建设学术讨论会、湖北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及周恩来、刘少奇、李先念和新四军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3 王晓鸣;杨乃伦;;向岩对开创天汉抗日根据地的贡献[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4 吴遵文;;试述天汉湖区抗日根据地的公安保卫工作[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5 谢国雄;;浅谈汉川抗日根据地的国民教育[A];铁军雄风——纪念新四军建军6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胡逢林;;民主政府爱人民——襄河抗日根据地保护人权略论[A];地方革命史研究——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十堰会议和咸宁年会专辑[C];2000年
7 陶勤;;浅论茅山抗日根据地的统一战线工作[A];黄桥战役史新探——纪念黄桥战役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夏珊;;在茅山抗日根据地的日子[A];老兵话当年(第一辑)[C];2001年
9 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政权选举与文化的复归[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董江爱;;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村政改革[A];山西区域社会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N];新华日报;2005年
2 ;冀热辽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3 ;皖江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4 ;湘鄂抗日根据地[N];人民日报;2007年
5 叶成林;抗日根据地政府提高农民经济地位的措施[N];光明日报;2000年
6 曲建;抱犊崮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功绩和地位[N];联合日报;2010年
7 张亚俊;《左权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喜添新作[N];晋中日报;2010年
8 陈明新;试述抗日根据地交通邮政机构发行邮票的性质[N];中国集邮报;2011年
9 赵秀山;尖锐程度不亚于军事战线[N];中国财经报;2005年
10 记者 黄朝晖;我市隆重举行公祭烈士活动[N];鄂州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德廷;抗日根据地肃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润民;战争·革命与吕梁山区社会之演变[D];山西大学;2007年
3 韩大梅;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元栋;沂蒙抗日根据地文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孙志彬;论抗日根据地的人权保障[D];山东大学;2008年
3 蒋红丹;抗日根据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吴莉莉;群众组织与抗日根据地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罗朝晖;山西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与乡村社会的重构[D];山西大学;2005年
6 朱心明;抗日根据地治理会道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江平;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述评[D];湘潭大学;2006年
8 杨丽s,
本文编号:1977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97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