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本文选题:中国外交 + 战略调整 ; 参考:《当代中国史研究》2015年06期
【摘要】: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战略思想。与此同时,中国外交战略也做出重大调整:一方面与苏联划清界限;另一方面与美日等国实现了双边关系的突破性发展。在此过程中,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推动中国外交战略调整创造了前提,而重视与欧洲各国的发展并大力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则有力地改善了中国的外部环境。中国与美日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特点。
[Abstract]:In the 1970s, Mao Zedong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thought of dividing "three worl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t the same time,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has also made major adjustments: on the one hand, it has made a clear line with the Soviet Union;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achieved a breakthrough development in bilateral relation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n this process, the restoration of legal seat in the United Nations has created a prerequisite for promoting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ic readjustment, while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countries and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assist third world countries have helped to improve China's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nd Japan also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ty of principle and flexibilit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分类号】:D829;K2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海伟;王海峰;;对日民间索赔之法理探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郝敬胜;;论邓小平“两个飞跃”战略思想的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汪青松;;邓小平企业管理实践与理念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4 李正华;;邓小平、陈云的改革思想比较[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5 周新城;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大问题——科学地研究苏联演变问题的重大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胡安全;;新时期中共党内教育活动的历史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胡安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意识的嬗变与执政党的思想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王新建;中国共产党利益整合的宽广视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马小林;刘沧海;;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当代社会思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开琼;;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及增进民族团结的策略[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6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丁明;;审时度势,铸就辉煌——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的历史回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05期
2 陈繁义;;简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J];青春岁月;2013年22期
3 饶咬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读中国外交战略走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江程;;论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5 牛军;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与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01期
6 姚匡乙;抓住机遇,开拓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新局面[J];阿拉伯世界;2005年05期
7 申宏磊;赵鹏;赵丽;;“会通”中西价值观——专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徐坚[J];对外传播;2008年11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巧荣;;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张军妮;中国外交战略面临多重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郝雨凡(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院长);中国外交战略要与时俱进[N];国防时报;2010年
3 马小军;中国外交战略新布局[N];学习时报;2013年
4 叶建国 秦旭东;“和谐世界”理念确立中国外交战略转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5 本报记者 叶建国;中国企业如何走得出去,,站得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6 门洪华;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特点[N];学习时报;2004年
7 本报专稿 薛雨闻;“两会”展现中国新姿态[N];世界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万宇 李博雅 刘歌 林雪丹 李宁 刘慧;秉承亲诚惠容理念 赢得广泛尊重信任[N];人民日报;2014年
9 主持人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魏香镜;中国外交迎来“欧洲季”[N];南方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王丕屹;知交尽四海 亲朋遍五洲[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钟龙彪;19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转型研究:一种双层认知视角的解析[D];外交学院;2008年
2 颜升邦;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涛;软实力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牛建强;多极化背景下的中国外交战略选择[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3 李扬;当代中国外交战略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09年
4 李季;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的观念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5 刘光良;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1949-1976)的内在逻辑透视[D];山东大学;2007年
6 朱建婷;论当代中国外交战略的文化因素[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姚瑶;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演进[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吴鹏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成就、挑战及对策[D];南京大学;2012年
9 张九安;十六大以来中国外交战略新思路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赵师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外交战略的定位[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82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982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