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兰州水烟业研究
本文选题:民国时期 + 兰州水烟业 ; 参考:《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民国时期兰州水烟驰名中外,在兰州乃至整个甘肃省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地位。甘肃省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中,兰州水烟名列其中。它是金城独有的特色产品,它的制作流传过程,记录了金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浓缩了古城的文化情怀。 兰州在明末开始种植和加工水烟,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兰州水烟业初盛于光绪年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其鼎盛时期。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中期,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受战事影响,兰州水烟业开始有所衰落,直到现在的濒临消失。以民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研究兰州水烟业,首先,可以从这一兰州特产兴盛与衰落的经历探讨它对兰州地区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其次,通过对兰州烟厂(坊)的研究,从个体到整体,可以对兰州市手工业的发展、组织形式、管理方式、工人生活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最后,通过研究兰州水烟业一窥民国时期兰州市井百姓的生活。 本文将从七个部分研究民国时期兰州水烟业。第一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兰州水烟悠久的历史,烟叶产区、面积、产量、配方、生产工艺和品级,水烟的功效及兰州水烟的品质内涵。第二部分研究的是1928年——1943年兰州水烟丝的产量和价格。第三部分研究的是水烟厂(坊)。第四部分主要研究的是民国时期兰州水烟的消费市场、运销路线及消费群体。第五部分研究的是兰州水烟在甘肃经济中的地位。主要从促进就业,促进对外贸易、增加税收、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第六部分研究的是兰州水烟衰败的原因和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并简单介绍解放后榆中县水烟业的发展。最后一部分是结语。 通过本文的叙述,梳理兰州水烟业的发展历程,希望能向民众进行兰州水烟的普及教育,使人们能够对兰州水烟有一定的了解。引起相关旅游部门的重视,探讨如何将这一濒临消失的兰州名片重新发展并重现当年的辉煌,将兰州水烟及水烟瓶作为特色旅游产品的推出,为兰州旅游业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Lanzhou water smoke is famou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 has high economic value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atus in Lanzhou and even the whole Gansu Province. Gansu Province declared the second batch of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catalogue, Lanzhou water smoke among them. It is a unique product of Jincheng. Its production and circulation have recorded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economy and culture of Jincheng, and condensed the cultural feelings of the ancient city. Lanzhou began to plant and process water fume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which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300 years. Lanzhou water-smoke industry began to flourish during Guang Xu, in the 1930s is its heyday. However, in the late 1930s and mid 1940s, due to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Lanzhou's water smoke industry began to decline, until now it was on the verge of disappearing. In this 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study the Lanzhou water smoke industry, first of all, we can explore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anzhou regio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Lanzhou specialty. Secondly, through the study of Lanzhou tobacco factory (workshop), from individual to whole, we can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form, management style and workers' life of handicraft industry in Lanzhou. Finally, through the study of Lanzhou water fume industry, the article will study Lanzhou water smoke industry in seven part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first part mainly studies the long history of Lanzhou water smoke, the area, yield, formula,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grade, the efficacy of water smoke and the quality connotation of Lanzhou water smoke. The second part studies the output and price of Lanzhou water tobacco from 1928 to 1943. The third part of the study is the water smoke factory. The fourth part mainly studies the consumption market, distribution route and consumer group of Lanzhou water fum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fifth part studies the status of Lanzhou water smoke in Gansu economy. It mainly discusses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promoting employment, promoting foreign trade, increasing tax revenue and promoting cultural exchang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ixth part is about the reasons of the decline of Lanzhou water smoke and the ancient town of Qingcheng in Yuzhong County of Lanzhou City,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smoke industry in Yuzhong County after liberation. The last part is the conclusion. Through the narration of this article,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Lanzhou water fume industry, hoping to carry on the popularizing education to the people, so that people can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Lanzhou water smoke. It has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relevant tourism departments, and discussed how to re-develop the business card of Lanzhou, which is on the verge of disappearing, and recreate the glory of the year, and introduce Lanzhou water smoke and water cigarette bottles as characteristic tourism produ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Lanzhou add a strong color.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8;K2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老城故事·重庆千厮门 何智亚黑白摄影选[J];重庆建筑;2011年07期
2 黄宇;;拨云见日民国瓷[J];中国拍卖;2004年11期
3 张文凤;;民国初期我国东北农业资本主义进程的历史考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4 ;填字游戏[J];世界儿童;2011年06期
5 汪伏娇;;民国时期的马兰钱[J];收藏;2011年08期
6 谭晓钟;;民国时期四川的地方志修纂[J];文史杂志;2011年05期
7 边润桃;;民国时期洮岷地区的灾荒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8 甘锋;;民国时期宁德县“公产”“形态”管窥[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屈杨杨;;民国时期涪陵鸦片泛滥的成因与影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范立君;吕丹;;民国时期黑龙江省移民政策探析[J];兰台世界;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别必亮;;民国时期我国高校校歌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谢晓鹏;;民国时期河南匪祸及其成因[A];中国现代社会民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宋海燕;;民国乡村书院的演变——对庐陵两本书院志的解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0)——中华民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戚厚杰;;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及教训[A];百年沧桑论香港——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5 王欣;;马长寿先生的康藏研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6 冯敏;;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国家审计的发展[A];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7 王波;任俊;;民国时期甘肃发行“节约建国储蓄券”历史背景及其版式[A];第二届西北五省区钱币学会协作会议专辑[C];2002年
8 慈鸿飞;;民国时期中国西部农业资源开发[A];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伟;;民国时期职业补习教育对现今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启示[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10 夏红艳;;民国时期湖北省枣阳县商会及其钱票[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六期[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相山 张红霞 王子芝;民国时期的“宛西自治”[N];中国档案报;2005年
2 王成波;民国时期的紫云民间武装[N];贵州政协报;2010年
3 ;民国时期的中国西部科学院档案[N];中国档案报;2010年
4 崔保新;邓缵先 民国时期的援疆县长[N];西部时报;2010年
5 陕西杂文家 陈仓;民国名士缘何不做官[N];南方日报;2010年
6 ;漫谈民国[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高松年;民国瓷鉴识要点[N];美术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孙怡;“世纪笑话”会影响民国瓷走势吗[N];中国商报;2011年
9 记者 庄建 通讯员 谢万幸;快!抢救保护民国时期文献[N];光明日报;2011年
10 尚季芳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毒品财政:民国时期甘肃毒害与社会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廷中;云南民国时期民族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薛其林;民国时期学术研究方法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常伟;民国时期山西农业科技[D];山西大学;2009年
4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陆汉文;民国时期城市居民的生活与现代性(1928—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正林;黄河上游区域农村经济研究(1644-1949)[D];河北大学;2006年
7 吴秀梅;民国景德镇制瓷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杨茜;民国时期上海民俗书刊出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兵;民国时期职业指导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王芹;民国时期档案法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平;民国时期福建的土匪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3 刘月华;民国时期新疆石油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4 刘斌;民国四书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方;民国时期的新兴职业女性[D];吉林大学;2006年
6 苏刚;民国时期职业教育立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志娟;科学本土化:民国时期科学发展必由之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吕敏霞;民国时期中小学德育制度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金轲;额济纳旗土尔扈特史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10 宋庆欣;民国时期北京娼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94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1994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