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洋员包腊与晚清中国外交

发布时间:2018-06-12 00:01

  本文选题:包腊 + 海关洋员 ; 参考:《学术研究》2014年09期


【摘要】:海关介入晚清中国对外关系在世界外交史上实属独特现象。除了总税务司大搞"业余外交"外,海关其他中高层洋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中国外交。英国人包腊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近代海关任职的洋员,深受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重用,1872年出任粤海关税务司。在赫德的安排和指导下,他参与了两次重要的中国外交活动——1866年斌椿使团出访欧洲和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展。包腊参与中国外交的动机和目的对中国是友好的,在参与过程中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最终达到了促进中西相互了解、改善关系的效果,由此从微观角度展示了在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下海关介入晚清中国对外关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Abstract]:Customs intervention i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s a unique phenomenon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diplomacy. In addition to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Taxation engaged in "amateur diplomacy", other senior foreign customs officials also participated in Chinese diplomacy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British Baola was one of the first foreign officers to work in the modern Chinese customs office, and was reused by Hurd, the General Department of Customs and Excise. In 1872, he took up the post of Guangdong Customs and Taxation Department. Under Hurd's arrangement and guidance, he participated in two important Chinese diplomatic activities-the mission to Europe in 1866 and the World Expo China in Vienna in 1873. Baolak's motive and purpose for participating in China's foreign affairs is friendly to China, and in the process of participation, he has done his utmost and spared no effort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promoting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and improving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From the micro point of view, it shows the multi-facet and complexity of customs' intervention i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under the modern unequal treaty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基金】:中山大学重大项目培育和新兴、交叉学科项目“近代中国海关洋员及其汉学(中国学)资料、成果的整理、编译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沈惠芬;走向世界——晚清中国海关与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詹庆华;;晚清海关洋员与世界博览会——以海关洋员眼里的世博会为例[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建国;;近代民信局的寄递网络研究[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2 文松;近代中国海关雇用洋员的历史原因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胡中升;;近代中国迟迟未加入万国邮联的原因探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段晋丽;;赫德与中国近代海关制度的确立[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王燕萍;论赫德在建立九龙关中的历史作用[J];广东史志;1998年01期

6 周伟伟;孙宝根;;津海关事件中总税务司梅乐和的“完整性”政策探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张瑞霞;;晚清海关史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0年03期

8 梁建;;早期西方各国在华商人领事制概略[J];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01期

9 杨静蕾;侯梦雅;;中国强制引航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J];港口经济;2012年07期

10 张光华;侯德仁;;晚清旅日士大夫的日本妇女印象[J];德州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丁日初;;师夷与制夷——清末国家现代化的教训[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2 马铭德;;“华洋之隔”的破局——试论小刀会时期的阿礼国与上海海关[A];近代中国(第二十三辑)[C];2014年

3 汤仁泽;;简论崇厚[A];近代中国(第二十二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传清;赫德对晚清中国社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志强;李鸿章对越南问题的认识与策略研究(1881-1886)[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铁贞;晚清涉外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孙宝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缉私研究(1931——1945)[D];苏州大学;2004年

5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6 苏全有;清末邮传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时广东;1905-1935:中国近代区域银行发展史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李琴;走私·缉私·中外贸易[D];暨南大学;2005年

9 廖声丰;清代常关与区域经济[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勇;晚清海关税政研究:以征存奏拨制度为中心[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宁;中国海关中的德国之声1861-1917[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晓江;中国近代海关华员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程秀玲;金登干与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芳;晚清灯塔建设与管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瑜;赫德与晚清邮政的近代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敏;清末杭州关进出口贸易研究(1896-1910)[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军舟;琼海关与近代海南经济社会的变迁[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彦芝;晚清洋务学堂(1862-1901)教育经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珊珊;论赫德在晚清四大借款中的作用(1894-1898)[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兰兰;两江总督时期的曾国荃[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马敏;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与科技、文化传播[J];历史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弓;论海关洋员与中国近代邮政[J];史林;1993年04期

2 丁进军,王澈;海关洋员名录(一)[J];历史档案;1994年01期

3 丁进军,王澈;海关洋员名录(二)[J];历史档案;1994年02期

4 王慧君;;海关洋员通信中的义和团运动[J];兰台世界;2014年13期

5 陈诗启;英商否认海关洋员关于走私违章处分的管辖权和《会讯船货入官章程》的制定[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6 马敏;;中国近代博览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历史研究;2010年02期

7 詹庆华;;全球招聘:中国近代海关洋员群体的组成特征分析[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姚永超;;中国海关史与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读《全球化视野:中国海关洋员与中西文化传播》[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胡万庆;;海关洋员在晚清中外不平等条约签订中的特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7期

10 ;海关洋员名录(三)[J];历史档案;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艺;;京师同文馆海关洋员研究初探[A];海洋文化与福建发展[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乔兆红;华侨华人与中国近代博览会事业[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海楠;中国与世博会的“前世今生”[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本文编号:2007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07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7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