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加文化交流史——一曲传教士的悲歌

发布时间:2018-06-25 20:37

  本文选题:中国 + 加拿大 ; 参考:《复旦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摘要】: 本篇论文考察近代中国与加拿大之间的文化交流史,运用一些未经披露的英文资料,以加拿大来华传教士为主线,研究新教传教士在内地会、豫北、川西和天主教传教士的情况,重点介绍和分析白求恩、切斯特·朗宁和文幼章三人,简述在加华人及文化交流情况,并通过对义和团、新生活运动、传教士撤离等事件的评述,希望较完整地展现近代中加交流的场景,提出加拿大传教士所具福音人文精神的理念,即以耶稣的博爱奉献为榜样让基督教福音实现于世界,在尽心竭力工作和造福人群社会的同时,使人格得到升华、精神得以超越。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history of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Canada in modern times, using some undisclosed English materials, taking Canadian missionaries in China as the main line, to study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in the mainland, North Henan, The situation of Western Sichuan and Catholic missionaries, focusing on the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Bai Qiuen, Chester Lanning and James G. Endicott, briefly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and cultural exchanges in Canada, and through the comments on the Boxer Troupe, the New Life Movement, the evacuation of missionaries, etc., He hoped to show the scene of Sino-Canadian exchanges in modern times, and to put forward the philosophy of the evangelical humanism of Canadian missionaries, that is, to make the Christian Gospel come true in the world by taking Jesus' fraternity as an example. At the same time, the personality is sublimated and the spirit transcends.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K25;K71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锐敏;;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民主输出的特点及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宫维明;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冲突的逻辑进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阳春花;易志高;;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观念障碍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李传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撰述中的名教观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钟仕伦;萧绎思想体系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白燕;从“洋教习”到“外国专家”——北京大学聘请外籍教师百年回顾[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南治国;但开风气敢为先——基督教与清末女子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肖宗志;政府行为与废科举后举贡生员的出路问题[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10 沈燕清;美洲华侨与中医药的发展[J];八桂侨刊;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被甸;;跨越太平洋:中国与拉丁美洲的文化交流[A];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锐智;;试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刑法改革的影响[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李学迎;;基督教与儒教的禁欲思想比较[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郑大华;;论嘉道经世思潮对晚清社会转型的影响[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5 孙泓;;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A];“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孙进己;;东亚文化圈发展的展望[A];“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牟钟鉴;;儒学在思考[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C];2004年

8 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亚文化圈世界的形成——略论近代中国政治共同体形成的困局[A];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2—2002)——中华民国史(1912—1949)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卷)[C];2002年

9 李细珠;;倭仁与道咸同时期的理学[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高瑞泉;;近代价值观变革与晚清知识分子[A];思想家与近代中国思想——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897—1910[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3 严翅君;伟大的失败的英雄——张謇与南通区域早期现代化[D];苏州大学;2001年

4 丁晓原;文化生态演化与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流变[D];苏州大学;2001年

5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屈永华;国民意识的觉醒与传统法律的近代化[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贾振勇;超越幻想的锁链[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明;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国瑞;驻美公使崔国因的世界认识、国防及外交思想(1889~1893)[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郑素青;美国传教士与中国女子教育[D];暨南大学;2000年

3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封喜桃;中美教育交流与合作[D];河北大学;2001年

5 王士义;留美幼童与留日学生归国就业比较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D];苏州大学;2001年

6 孙志军;历史的中间物——1925—1930年间中国革命小说的描述和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彭江;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程中的科学与人文之争[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张青;论汤显祖诗歌的主情特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邓绍根;《万国公报》传播近代科技文化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元琪;近代中国妇女放足运动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673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673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4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