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告别的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几个问题辨析

发布时间:2018-06-27 15:20

  本文选题:历史虚无主义 + 辛亥革命 ; 参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年10期


【摘要】:辛亥革命的爆发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深厚的经济社会根源。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通过改良把中国引上富强的道路,革命是历史的必然的选择。辛亥革命不仅没有延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反却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Abstract]:The outbreak of the 1911 Revolution has both practical reasons and deep economic and social roots. The Qing government did not and could not lead China to rich and strong through reform. Revolu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history. The Revolution of 1911 not only did not delay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on the contrary, it greatly promoted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a.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梦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13&ZD00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虞和平;辛亥革命与中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永国;;国民革命运动与文化的现代启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夏新华;;近代中国工具性宪法及其法文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吴春梅,王邦翠;立宪派与清廷决裂时间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倪爱山,徐国利;简论清末民初新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王开玺;1907年安庆起义与晚清政局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6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王娟;翻译研究中的历时描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9 沈素珍;;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德治”与“和谐”——以《大学》为中心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徐国利;;传统与现代二元教育和安徽现代文化名人的成长——以陈独秀和胡适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聪;;试论杨昌济的身体观及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启蒙[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2 孙殿玲;;论美与过程[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施戍杰;;斯密动力、国家能力与晚清近代化受挫[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岸本美绪;;从新思考中国“近世”史[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5 狭间直树;;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6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7 肖承罡;;万木草堂的道德教育模式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司洪昌;;晚清的学校和教育图景扫描——一位俄国人1907年的纪实[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10 李海星;;“国民性”批判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来容;院士制度与民国学术[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几个问题[J];近代史研究;198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柯;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田居俭;;必须尊重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评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表现[J];求是;2006年03期

3 覃采萍;来秀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曹守亮;;历史是不能虚无的——读《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J];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04期

5 马砚;;近年来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论争[J];领导文萃;2009年10期

6 冯夏根;胡旭华;;虚无的背后——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论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周玉;;历史虚无主义三谬——哲学和历史的透视[J];理论导刊;2010年03期

8 李方祥;;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界限的几个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08期

9 方艳华;刘志鹏;;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主张及本质剖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10 陈娟;;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访北京日报社社长梅宁华[J];人民论坛;2011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危兆盖;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思潮[N];光明日报;2005年

2 梁立军;近现代史研究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N];人民日报;2005年

3 邹诗鹏;现时代的历史虚无主义及其成因[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4 许恒兵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历史虚无主义:用理论假设取代历史现实[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马砚;近年来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论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杨俊 浙江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及产生原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杨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什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 于沛;后现代思潮与历史虚无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部 韩炯;破解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陷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耿雪;历史虚无主义如何虚无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历史观影响探析[D];延安大学;2013年

2 高陈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高校学生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杨晗;论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前提—历史复杂性视角[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陈风云;历史唯物主义在“两个决议”中的运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2年

5 袁方;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74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74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4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