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小说、戏曲——近代社会教育与女性国民意识的培育
本文选题:社会教育 + 女性 ; 参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近代以来,女性国民意识的觉醒和女性生活的变化是与戊戌以来女性国民意识话语的建构联系在一起的;报刊、小说、戏曲在开启民智、启发女性国民意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正是在启蒙思想家社会教育构筑的文化话语环境中,女性从为家庭承担责任和义务上升到为国家民族承担责任和义务,并进一步转变到被有意识地呼吁女性应该享有与男人同样的社会权利,而这正是国民民意识崛起的体现。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近代女性国民意识的培育表现出突出的时代特色。
[Abstract]:Since modern times, the awakening of the femal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change of the female life are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ourse of the femal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since Wuxu. It is precisely in the cultural discourse environment constructed by the social education of enlightenment thinkers that women have risen from taking on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for their families to taking on responsibilities and obligations for the nation and nation. And it is further changed to be consciously called on women to enjoy the same social rights as men, which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rise of national consciousness.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see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modern Chinese femal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shows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南京邮电大学攀登计划《近代社会教育变迁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K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涛;论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报刊的舆论宣传作用[J];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2 王雷;“开民智”: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从近代教育家关注社会教育谈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7期
3 郑永福,吕美颐;关于近代中国“女国民”观念的历史考察[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张莉红;秋瑾与《中国女报》[J];文史杂志;2005年03期
5 李奇志;;论清末民初小说中的“英雌”想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振华;;聊斋俚曲与下层社会的道德教化[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李华丽;郭双林;;论胡适“无后主义”的中庸色彩[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3 苏全有;;论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成因[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4 胡文华,刘淑波;略论中国早期妇女报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翟砚辉;沈雪;;《北洋官报》发行问题探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黄文治;;民国新型知识精英群体救国反应比较研究——以袁世凯时期“二十一条”交涉为中心[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7 黄文治;;晚清民国报人陈景韩救国理念初探——围绕袁世凯时期“二十一条”交涉之初步反应[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杨早;京沪白话报:启蒙的两种路向——《中国白话报》、《京话日报》之比较[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9 王娟;;浅析近代北京慈善组织的救助效果[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10 夏晓虹;;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官方资源[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丹;;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与近代宪政思想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张景平;;士与二十世纪的实践性儒学——试论刘尔p樀乃枷搿⑹导捌湟庖錥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华;清末十年小说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林存秀;城市之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继林;民间话语与五四新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晓川;从新知到常识[D];复旦大学;2011年
8 刘宗灵;媒介与学生:思想、文化与社会变迁中的《学生杂志》(1914-1931)[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高月;清末东北新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微微;《京话日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郑存毅;林白水与中国白话文运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庆欣;民国时期北京娼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波涛;樊粹庭豫剧改革初论[D];河南大学;2011年
5 王虔;民国时期女学生群体的媒介形象呈现[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6 李俊;学堂乐歌富国强兵思想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周伟蔚;对于天津教案起因的考察[D];南京大学;2011年
8 朱丽;书籍出版与文化传播[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再凤;晚清绅士家庭的孩子们(1880-19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翟砚辉;《北洋官报》与直隶新政[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景和;清末国民意识与文化启蒙[J];史学月刊;2003年04期
2 李细珠;晚清政治近代化的思想史阐释——读梁景和著《清末国民意识与参政意识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李红莹;;试论近代中国国民意识的生成与国民外交[J];改革与开放;2010年22期
4 曾正;;浅析郑观应的女性观[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年04期
5 张元隆;;辛亥革命与国民意识的崛起[J];探索与争鸣;1991年06期
6 印少云;近代中国国民意识的生成与国民外交[J];学术论坛;2005年06期
7 杜钢建;重构国民意识与发展国民社会——20世纪中国立宪思想的反思[J];兰州学刊;1994年06期
8 许纪霖;;“少数人的责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意识[J];近代史研究;2010年03期
9 彭南生;;国民责任意识与上海中小商人团体力量的集结——以20世纪20年代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为分析重点[J];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陆文学;;妇女乃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郑观应女性观辨析[J];岭南文史;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廖大伟;;国民意识与清末革命进程[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2 张元隆;;辛亥时期江浙留日学界对近代国家观念的播扬[A];近代中国(第十四辑)[C];2004年
3 唐仕春;;试论北洋时期在京同乡会馆中的请托活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1年卷[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日]石山久男;和解与和平的摸索[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方;《妇女杂志》女性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玮;近代女子海外游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86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jxds/2086866.html